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治理“吃空饷”先治背后的“来头”

(2018-11-15 15:23:25)
标签:

吃空饷

分类: 时评
2018年11月15日现代金报
钱夙伟
治理“吃空饷”先治背后的“来头”
       近日,河北省秦皇岛市知情人士向民主与法制社记者反映,秦皇岛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简称交易中心)两名工作人员长期未上班,却照样从单位领取工资“吃空饷”。(11月14日澎湃新闻)
       时至今日,居然还有人“吃空饷”,真是令人吃惊。“吃空饷”时间跨度近10年,几乎涉及各个省份。而早在2005年,中编办就在全国开展清理“吃空饷”工作。但显然,老的“吃空饷”清理过后,新的“吃空饷”又产生了。
       “吃空饷”的由来,被认为一是在深化机构人事改革中,我国曾允许官员停薪留职,并保留一定年限的工资待遇,之后再与原单位脱钩,二是近年来,受人员编制影响,一些上级党政机关往往从下级长年借调工作人员,工资福利仍然由原单位发放,如此形成的“吃空饷”现象,既难以查清,也难以根治。
       但这显然不是理由。一个单位,到底多少人停薪留职,到底多少人长年借调,都应该有账可查,当然也应该有人在管,期限一到,或回来,或调走,或辞退,都有相应的处理。而且,一个机关单位的编制,何其严肃严谨,而工作基本上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于办公经费更是无不叫穷,何以就可以容许有人又在外面挣钱又在单位里“吃空饷”?
       其实,治理“吃空饷”的难度,主要在于“吃空饷”者大都有“来头”。显然,“吃空饷”久治不绝,无非是两个方面:一是权力与人际关系作祟;二是人事管理制度不健全,编制不透明,对人事和财务状况的监管不力。也因此,治理“吃空饷”,其实首先要追究的,是“吃空饷”后面的“来头”,同时强化对“来头”的监管。
       有分析认为,坚持依法公开治理信息,依法依规依纪处理责任人,才能从权力源头上杜绝“吃空饷”现象的产生。除党纪政纪约束外,在刑事责任上,“吃空饷”者达到一定数额涉嫌诈骗犯罪,“发空饷”者则涉嫌渎职犯罪。显然,无论是对“吃空饷”者本人,还是“发空饷”的相关责任者,都依法追究,“吃空饷”才有可能根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