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浙江宁波雪窦山凌云渡玻璃栈道举行开游仪式。凌云渡玻璃栈道依山势横卧于徐凫岩瀑布附近的绝壁之上,为游客带来新鲜的游览体验。图为游客在玻璃栈道上游览。
据报道,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印发《自治区旅游行业安全与应急管理责任清单》和《自治区旅游高风险项目管理提示制度》。文件提出,有玻璃栈道项目的景区,要落实企业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开展技术检测和风险评估,“谁审批谁负责”,保证安全运营。
景区热衷于建设玻璃观景设施,主要是因为能快速吸引客流,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然而,建造玻璃栈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与自然文化遗产和生态环境破坏造成的潜在损失相比,眼前经济效益是微不足道的。
值得注意的是,各地玻璃栈道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同质化现象严重。有业内人士指出,游客的新鲜感一过,景区可能无法维持原有的客流。一旦热潮退去,维护费用非常高的玻璃栈道何去何从?拆除的话,需要一笔高昂的费用,且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二次影响;不拆的话,则会因缺乏维护,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
实际上,近年来玻璃栈道“热”持续升温的同时,也暴露了不少安全问题。而更让人担忧的是,玻璃栈道建设目前尚无统一标准,关于玻璃栈道客流量控制、应急处理等内容未出台相应管理规定。
针对目前玻璃栈道建设一哄而上的现状,强化管理,落实责任,实行“谁审批谁负责”势在必行。唯有明确“谁审批谁负责”,才能倒逼审批的慎重,促使制度完善、监管到位。因此,广西出台相关规定,无疑将使玻璃栈道建设和管理走向规范和有序,其效果值得期待。
景区玻璃桥安全不容小视
2018年07月24日经济日报
钱夙伟
近日,各地逐渐迎来暑期旅游高峰。出门旅游,人们最担心意外事故。近日,广西旅游发展委员会出台规定提出,对有玻璃栈道项目的景区,要落实企业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开展技术检测和风险评估,“谁审批谁负责”,保证安全运营。
现实中,一些景区热衷于建设玻璃观景设施,是因为能快速吸引客流,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然而,建造玻璃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与自然文化遗产和生态环境破坏造成的潜在损失相比,眼前的经济效益得不偿失。同时,各个景区的玻璃桥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同质化现象严重,游客的新鲜感一过,景区可能就没有办法维持原有的客流。一旦热潮退去,玻璃桥成本高、维护费用高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拆除的话,需要一笔高昂的费用,而且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二次影响;不拆的话,没有人维护,玻璃桥年久失修,不仅影响游客的观感,其本身也是一个安全隐患。
实际上,近年来各景区在大力上马玻璃桥项目的同时,已经暴露出不少安全问题,人身事故屡有发生。更让人担忧的是,玻璃桥的建设目前尚无统一标准。玻璃桥的客流量控制、应急处理等,目前我国还未出台相应管理规定。此外,在景区里建设的玻璃桥属于新生事物,其监管主体也未明确。
面对景区玻璃桥建设一哄而上的局面,广西强化管理,落实责任制,实行“谁审批谁负责”的探索值得点赞。唯有明确“谁审批谁负责”,一旦出事,让审批者脱不了干系,才能倒逼审批慎重、促使制度完善、监管到位。这项规定的出台,无疑将使玻璃桥的建设和管理,走向规范和有序,并产生积极的效果,值得期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