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回租贷褪去马甲还是校园贷,大学生自身也要反思

(2018-07-03 18:16:52)
标签:

校园贷

分类: 时评
2018-07-03北京晨报
钱夙伟
回租贷褪去马甲还是校园贷,大学生自身也要反思
       眼下,“校园贷”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但部分网络借贷平台“换穿马甲”,将小额现金贷款业务伪装成“回租贷”,名为租赁,实为借贷,通过读取通讯录等方式控制和威胁借款人。记者探访得知,目前,这一新型借款方式瞄准在校大学生,甚至让部分学生陷入“套路贷”的圈套。近日,教育部发文提醒广大学子,提高对不良“校园贷”业务及其变种形式的甄别和抵制能力,保护好个人信息和隐私。(《北京青年报》7月2日)
      “回租贷”玩的是“租赁”的障眼法,实为“现金贷”,比如报道中陷入“回租贷”圈套的学生刘羽,尽管是借款,但和普通小额现金贷款不同的是,她和平台之间,签的是租赁合同。2000元借款金额,实际上刘羽只拿到1600元。扣除的400元,被平台方以“租赁费”的名义收取,而这不过是为了“规避”对校园贷的监管。
       其实,尽管借贷“换穿马甲”,但仍是借贷,大学生自己又何尝不知,实际上,大学生本来就是为的借款,因此,“校园贷”虽经打击,“换穿马甲”后却仍有市场,乃至让不少大学生陷入“回租贷”圈套,大学生自己值得反思。
       有专家分析,“学生群体虚荣心强,自控力不足,自我保护意识又太弱了。”大学生陷入“回租贷”圈套,正是如此。比如刘羽,“看到身边的朋友都换了新手机,我也想换一部,但那段时间花销有点大,手头紧”,也正是因为攀比消费之下的借钱买手机,陷入“回租贷”圈套。
       于抵制非法“校园贷”,作为大学生,本来应该不缺金融知识和法律常识。显然,一旦攀比消费成为追求,即使是大学生,也失去了正常的辨识能力。对此,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提醒广大学生:一要高度警惕。提高自己对不良“校园贷”业务及其变种形式的甄别和抵制能力。二要理性消费。三要知法用法。这显然是切中要害的提醒。
       补齐校园贷监管的短板,从源头上遏制,固然应持之以恒,而大学生也应筑牢防范的堤坝,在更多地融入社会、融入生活,增加防范能力的同时,更应端正人生态度,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提高自身素质,唯有如此,才不会让攀比消费之类浮云遮住“望眼”,“校园贷”套路再深,也套不住本来就有天之骄子之称的大学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