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誓师”何必弄得如此震撼

标签:
高考誓师 |
分类: 时评 |
钱夙伟

近日,河南驻马店,距2018年高考不足百日,河南省汝南高中举行高考百日誓师大会。现场场面震撼,激情澎湃,醒目的励志标语,上千只紧握的拳头,高三学生们“坚持!坚持!坚持!……”的口号声久久地响彻整个会场。
其实,每年高考前的“誓师”,已是没有最震撼只有更震撼。比如一段在网上走红的视频中,场面居然与阅兵式颇有几分相似,学子们穿着整齐、表情严肃、口号整齐高亢,“决战北京,我必成功”“为了爹娘,为了自己,拼了!”的激情宣誓声震撼了众多网友。
如此“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励志”,或许确实会有刺激的作用,但是,一个可以想见的副作用,就是也有可能把一些同学压垮。而这样的不幸乃至悲剧,同样屡见不鲜。
显然,把高考当成上战场,实在太过残酷。打仗总要分出胜负,后果总是伤者累累尸横遍野,胜者为王的同时败者为寇。然而,高考却只是一次考试,只是一道进入高校学习的门槛。
而且高考本来就很难分出“胜负”。高考本身存在着很大的偶然性,许多不确定因素,使高考成绩并不能准确地判定考生的一贯水平,而且学生中也有不同的类型,有的是大器晚成,有的有自己独特的专长,这些更是高考所考不出来的。
即使在高考中“胜出”,也只是在一场考试中拔尖而已。渲染成“决战”的“英雄”,或让他们失去平常心,乃至有可能对他们的心理上产生负面影响,反而不利于成长。比如许多号称的尖子生,集中到一个所谓天才云集的环境里后,因不堪重压,而最终只是昙花一现。
如今的高考也并非就是“一考定终生”,且不说高考扩招之下,高考录取率连年上升,2016年全国高考录取率已达82%,有的省份如福建2013年就已达到94%,而文史和理工类录取率更分别达到97%和98%,读大学并非难事。
而且,不读大学读技校也并非就不成才,而于如今的就业,则更有优势。如今市场对蓝领技工的需求,也更为迫切。而现代社会,无论学历职业都无关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而科班出身的未必更有才,行行出状元,“天生我材必有用”,“条条大道通罗马”本是人尽皆知的道理,事实也正是这样。
无疑,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人才观、人生价值观,让高考回归理性,不再仅仅是名校的拼争,这于一个社会健康持续的发展所不可或缺,也是全社会的责任。其实,现在不少学校于高考的“励志”,是出于升学率的考虑,“鞭子”抽在考生身上,驱动的,其实是学校的功利渴求。
前一篇:“女性车厢”何以形同虚设
后一篇:治尘且看“杀手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