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15皖江晚报
□钱夙伟
12月6日下午,家住洛阳市涧西区的王女士说,11月28日,她乘坐101路公交车外出时,在公交车上遇到一件事儿让她很感动,“当时车上人多,有位20多岁的小伙子给一位年逾七旬的老大爷让座,没想到老大爷现场为小伙子画了幅速写肖像,并送给了好心的小伙子,车上好多乘客都称赞不已。爱心都是相互的,他俩的举动都让人感到温暖,我觉得这才是社会需要的正能量吧!”(12月14日大河报)
这一幕确实让人温暖。尊老是年轻人应有的品德,主动给老人让座也是年轻人的行为规范,但都说“尊老爱幼”,这其实包含着互动型道德关系,在这层关系里,“老”和“幼”都有着自己的义务和责任,像这位老大爷现场为小伙子画速写肖像表示感谢,既是为人的根本之道,也是“老”和“幼”互相尊重的应有之义。
当然,老人没必要都像这位老大爷一样现场作画致谢,但年轻人让座后,说声谢谢,则是起码的规矩。而现在有一个值得正视的问题恰恰是,有个别老人,只在乎“尊老”,往往忽略了自己也应该“爱幼”,乃至倚老卖老,比如让座,年轻人不及时,就抱怨乃至责骂,甚至还有动手打人的。这也成了当下部分老人被污名化的一个由头。本质上,这些人只在乎让别人“尊老”,却忽略自己也应“爱幼”。
在道德自觉角度看,最好的局面也应是,年轻人自愿让座固然应大力提倡,但如果一些年轻人因疲累或其他情况没有主动让座,老人应予以充分理解。实际上,在郑州就有老人走上街头,倡议“爱幼”,老人们说,都市生活节奏快,“80后”、“90后”生活不易,“看他们疲惫、困顿时,即使对方让座,只要咱身体允许就站会儿,让他们也歇歇脚。”
对社会而言,形成尊老爱老的氛围很有必要。但对老人来说,也要如俗话所说的那样“老有老相”,也就是体现出自己的品德自持,做年轻人的表率和楷模,多体谅关心爱护年轻人。对于老人,最忌讳的就是“为老不尊”。老人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只有活到老,自律到老,自尊到老,高尚到老,才能活出老人的尊严和风采。要向这位给让座的年轻人画像的老人致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