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4日人民法院报
钱夙伟
有这样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记者从近日召开的第三届中国古村镇大会上获悉,近15年来,中国传统村落锐减近92万个,并正以每天1.6个的速度持续递减。多位专家呼吁,要以最快的速度为传统村落建立档案、盘清和抢救传统村落的家底,并出台一部专门针对中国传统村落进行保护的法律法规。
据历史上首次全国性传统村落摸底调查,中国传统村落仅占我国行政村的1.9%、自然村落的0.5%。而现在更严重的问题显然在于,这不足2%的传统村落还能不能保得住。若按“每天1.6个的速度持续递减”,这不足2%的传统村落的消失,恐怕也用不了多少时间。
也因此,早在2013年6月,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举行的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成立仪式上,冯骥才就异常焦急地表示,“中国传统村落正在拨打120,当我们正在开会的时候,或许就有村落在消失。”他认为,中国传统村落是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综合,活生生的重要的地域文明的载体,传统村落的瓦解使保护工作迫在眉睫,要让历史财富发光,建立保护的范例。
传统村落大多毁于近年来的大拆大建,而这已是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于是,随着许多纯朴原始的原生态景观乃至原有风貌不复存在,所谓新农村之新,其实也不过是许多城市人想要“逃”出去的水泥丛林。乡村因此千篇一律,到处都是一样的商业化、城市化氛围和新人造景观,既失去了个性,也失去了乡村的独有魅力。
如冯骥才所说,“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而现在农村的“城市化”,正在重蹈许多城市建设中不重视保护的覆辙,随着新楼一片片崛起,承载历史的记忆也同时被抹去,使乡村传统文化的根脉面临从此全部切断的危险。因此,笔者认为,将传统村落的保护纳入法治轨道,出台专门针对中国传统村落进行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大依法治理力度,已是当务之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