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13南国早报
□浙江 钱夙伟
8月11日,南宁青秀万达广场负二层的残疾人专用车位被健全人驾驶的车辆占用,车位旁边还堆放有杂物。
8月11日是第八个全国肢残人活动日。据了解,目前南宁市已有约千名肢体残疾人申领了机动车驾驶证,其中有两三百人经常驾车出行。但南国早报记者调查发现,在市区内绝大部分公共场所,专门为残疾人设置的停车位非常少。(相关报道详见本报昨日A5版)
目前,广西共有337.5万残疾人,其中有100多万贫困残疾人。对于这个弱势而边缘、尤其需要多一点关爱的群体,诸如“公共场所难觅残疾人专用车位”之类的不便却还无处不在,足以让我们汗颜。
或许,造成这类不便,是因为对于残疾人的感受很难感同身受。但从深层次分析,这更多的恐怕还是对残疾人少了一点仁慈宽厚之心。
国家早就以法律形式强调“残疾人的公民权利和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因此,关爱残疾人,应是社会共识。尽自己所能,照顾残疾人,也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其实,就算不讲这样的大道理,残疾人比健全人多一份艰难,也是谁都看得到的,就是将心比心,出于对弱者的同情,也应对残疾人多一点照顾和关爱。
还有一点,虽然人们不大爱听,却不妨实话实说:世事无常,谁也保不准,一场突然的变故,让自己或者自己最亲的人也成了残疾人。显然,关爱残疾人,其实,也是关爱自己。无疑,让残疾人少一点不便,需要我们多一点宽厚仁慈之心。
对残疾人的态度,是对公民意识的检验,也最为准确地测试出社会的文明程度。对残疾人的关爱如果不能与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同步,实在是社会之痛。也因此,诸如“公共场所难觅残疾人专用车位”,有关方面实在应该认真改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