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训练”是人生重要一课

标签:
生存训练 |
分类: 时评 |
□钱夙伟
50元在上海生活15天?没错!从7月13日开始,浙江师范大学25名大学生用每人仅有的50元在上海生存了15天。高温酷暑,十多天下来,学生们不仅没趴下,扣除吃饭、住宿等生活成本,还净赚近1.5万元。
在高校社会实践中,现在不乏这样的“生存训练”,广受学生和家长欢迎。这是因为“现在的大学生自小由父母呵护,缺少与社会接触”,缺乏对社会民生起码的关注,甚至漠然于社会现实。“生存训练”让大学生践行教育界老前辈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思想,让大学生走进社会,关注现实、体恤民生,是学与思、身与行的有机结合,有利于丰富社会体验、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由于普遍娇生惯养,再加上社会负面影响的副作用,不少孩子从小意志薄弱,经不起挫折和磨难,甚至丧失搏击生活的能力。这样的孩子,虽然考上大学,但迫切需要意志品格的磨炼。生存训练在锻炼心理承受能力、团队精神和吃苦耐劳等品质方面,效果显著。
教育传道授业解惑,其中最重要的是教会做人处世,但是应试教育之下,不少父母除了成绩,对孩子很少提其他要求,生活上更是百依百顺,于是不少孩子不懂得知恩图报,不懂得体贴父母,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少数孩子的高消费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经历苦难才能更好地感受幸福,体验贫困才能学会节俭,生存训练是十分必要的“矫正”。
其实,生存训练不仅于大学生十分需要,对许多淡忘了生存艰难感觉的人们,也很有必要。在亲身体验饥饿贫困的时候,会对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弱势群体感同身受,从而珍惜生活、懂得感恩,得益的不仅是个人修养的提高,更是社会责任感的增强。因此,在当下,生存训练实在是普遍需要补上的人生一课,在高校社会实践中开展的“生存训练”值得进一步拓展。
后一篇:电梯“代建租用”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