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拆千年古城墙岂容招呼都免打

(2017-07-05 20:15:53)
标签:

文物

分类: 时评
2017年7月5日北京晨报
钱夙伟
拆千年古城墙岂容招呼都免打拆千年古城墙岂容招呼都免打
  近日,有宣城市民发现,位于宣城市区北城区一处古城墙水门遗址被拆除。该水门遗址是古城墙排水出口。宣城市北门改造办回应称,水门遗址正好位于规划批准建设的法制路下,为建设排水管道及箱涵,不得不先行拆除。不过,施工单位事先并未与文物部门联系。(7月4日《新安晚报》)
  其实,“宣城市北门改造办”并非不知道古城墙的价值,“为了保存这些古物,北门改造办已与文物管理部门协商,先将拆除下来的旧构件编号后集中保存,下一步将与文物管理部门、规划部门共同商定具体保护、重建方案。”既然拆了后还要重建,就表明“宣城市北门改造办”明知古城墙的文物价值,却先下手为强,让古城墙先为修路腾出位置再说。
  但文物的精髓在于原汁原味,文物的珍贵在于不可复制的原真性,一旦拆毁,因“原真性”而体现的原有韵味,不是消失殆尽,也所剩无几,而历史因缘、文化脉络也因为易地重建而被切断,重建的古城墙只是赝品而已,至少不能再称为遗址,又还有多少文物的价值。
  千年古城墙说拆就拆,凸显出文物保护在强势推进的城市建设面前,依然处于弱势的位置。而从中折射出的,是文物保护意识的普遍淡薄。比如,于相关部门,一条道路的规划,可以无视城市里最古老的建筑。而拆除千年古城墙,居然连向文物部门打个招呼都可以不必。
  实际上,于文物保护部门自己,都缺乏文物保护的意识。比如,千年古城墙,即使暂时不能申报文物保护单位,也应该作为历史建筑先行保护,但作为职能部门,显然没有采取任何的保护措施。又比如,对于法制路与古城墙的冲突,规划之时文物部门就应介入,却直到被拆之后,一直无所作为。
  连招呼都不用打一个,就可以把千年古城墙拆除,而且毫无风险,文物如此的“不值钱”,值得反思。除了强化文物保护意识,健全完善历史建筑的保护机制,严格责任追究,更是当务之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