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6月18日春城晚报
钱夙伟
在卫星地图上,能清晰地看到临潼区西泉街道办桑园村附近,渭河南河堤路两侧数百亩土地成了砂坑。这些采砂厂曾在年初被全部关停。但村民反映,近日又开始偷偷采砂。(6月17日《华商报》)
挖砂是暴利所在,村民粗略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夜一千方砂土就是10万块钱,“还有什么渠道比这赚钱来得快”。也因此,有关部门本来尤其应该严加盯防,去年取缔后,为防止“死灰复燃”,一有苗头出现就应坚决掐掉,眼皮子底下,岂能容忍挖到如此规模?村民们称,这些砂坑采砂和村里的一位干部有关。而临潼区西泉街道办相关负责人对此表示,“每次执法部门来调查,都是这位村干部的亲戚出面来处理。至于是否和村干部有关系,还需调查。”这当中有着怎样的利益纠葛内幕,目前不得而知,但执法的软弱乏力,乃至对打击挖砂事实上的无所作为,却是不争的事实。保护耕地虽然有了“天眼”,但土地被破坏到“最大的一个砂坑侵占土地近百亩”,表明如果没有执法部门的执法意识和责任意识,“天眼”是靠不住的。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资源,耕地是老百姓的生存所依,显然,只有将土地保护与当地政府官员、尤其是国土部门的责任考核严格挂钩,凡有失责一概严厉追究,如此倒逼,耕地的保护才靠得住。“我们国家土地的政策叫作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才不至于成为一句空话。
谁让数百亩农田变成了沙坑?
2017年06月19日福建日报
钱夙伟/文
陕西临潼区渭河南河堤路两侧数百亩土地因偷采砂成了沙坑。农田变成了沙坑,相信监管部门不会不知道,实际上,媒体也是从监管部门的卫星地图上了解到偷挖严重现状的。显然,与猖狂的偷挖相比,监管还是慢了好几个脚步。近年来,国家在监管方面投入了越来越多的高科技设备,但事实证明,高科技设备也需要责任心来驾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