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片酬猛于房价:追求明星效应是误区

(2017-02-28 19:20:24)
标签:

片酬

明星效应

分类: 文化

2017年02月28日佛山日报
□钱夙伟

片酬猛于房价:追求明星效应是误区
  “2016年比房价上涨更快的是明星片酬!”在上海举行的2017SMG制播年会上,SMG影视剧中心主任王磊卿在主题演讲伊始就抛出了猛料!据悉,2016年的大剧成本在2-4亿元之间。若按平均成本3亿元计算,在片酬比例最疯狂的大剧中,演员能拿走的片酬超过2亿元。

    明星拿走大头,无非是因为明星是片子的“卖点”所在。实际上,电影对明星的“畸重”更为明显,明星片酬的畸高也更为突出,由于电影需要观众买票观看,“羊毛出在羊身上”。导演陆川曾指出,由于“过多的资金被消耗在了演员片酬上”,“中国电影票价远超美国物价水平”。
  现在的电影,基本上已让工薪阶层望而却步。即使按“比较正常”的一张电影票三四十元计算,一个三口之家看一场电影要花费一百元左右,这对于工薪阶层尤其是广大贫困人口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追求明星效应,本来就是影视剧拍摄的一个误区。明星不是一部片子上座率的保证,而现在,却似乎明星就意味着片子质量,于是,虽然现在不少片子的票房也可观,但很大程度上是靠高票价体现出来,真正观影人数却在下降。
  电影作为大众艺术,首先要让大众看得起。而既是一种艺术,说到底,也应源于生活、追求真实,如果是这样,影片水平则不取决于是否由明星出演。实际上,许多名不见经传的演员,却以朴素的表演打动人心,让人经久难忘。许多省下了“天价片酬”的片子,并非就不是思想艺术意义上的“大片”。
  国产片主要是拍给国人看的,而让国人看得起,应是国产片的题中之义。另一方面,只有电影票价与“目前的收入水平”同步,才可倒逼更多的电影人更着重于质量和品位,而不是一味的追求明星效应,以至让电影与普遍老百姓渐行渐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