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保障房小区莫变成“孤岛”

(2016-09-09 08:08:09)
标签:

保障房

分类: 时评

保障房小区莫变成“孤岛”
2016-09-09上海金融报
钱夙伟

保障房小区莫变成“孤岛”
  住房困难群众住上保障房,这本来是一件大喜事。然而,最近,陕西榆林的群众反映,他们四年前购买的限价商品房却配套设施滞后,烂尾工程众多,至今难以达到入住条件。由于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小区俨然成了沙漠里的“孤岛”,不但看不见乔迁新居的喜庆,入住率不足10%的保障房小区反而显得有些悲壮。好好的保障房,怎么就成了“闹心房”?
  保障房建在偏远地段,固然因地价相对较低,能大大节省建设成本,使有限的资金能够用于解决更多的困难户,但是,住房只有有人居住,才有价值,否则,造得再多也毫无意义。如果因此成为空置房,反而造成极大的浪费。
  位置偏远,必然制约了商业、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生活设施的投入,当初的承诺落空,“周边配套设施严重滞后”几乎不可避免。实际上,住在这样的地段,连生活最基本的出行要求都不能解决,至于因其他设施的不配套而因此增加的生活成本,更会抵消保障房的价格优势。
  因此,如专家所说,这种产生居住空间分异的选址,会严重损害弱势群体的利益。这样的保障房,于他们是口惠而实不至,成了名符其实的鸡肋。现在,许多大规模的保障房小区建成后却受到冷落。符合条件的困难户,有许多没有参加摇号,许多人即使中号之后,也最终放弃,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该保障房居住所必需的基本品质,远不如他们的预期,也就是所谓的“供需不匹配”。
  廉租房、经适房等保障房本来是政府为解决中低收入群体和特困家庭住房困难而实施的“民心工程”,所以,人们把保障性住房称之为“民心房”。然而,若是都把保障性住房建在城市边缘地带,越建越偏,越建越远,配套设施又只是空头支票,那么,由于达不到提高群众生活水平、改善群众生活质量的效果,反而有可能失了民心。
  几年前,就有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穷人都买不起车,都想住在地铁边上。”“东京、我国香港等地的廉租房就建在市区的地铁口。”固然,诸如地铁口这样炙手可热的地段,可以卖出高地价,是地方财政创收的肥肉。但既然保障房的初衷是改善低收入群众的居住条件,那么,保障房理所当然要建在交通相对方便、公共生活设施成熟的地段,而且,地方财政理应为此买单。

 

保障房怎么成了闹心房
2016-09-09北京晨报
钱夙伟


       陕西榆林一些民众四年前购买的限价商品房配套设施滞后,烂尾工程众多,至今难以达到入住条件。由于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小区俨然成了沙漠里的“孤岛”,不但看不见乔迁新居的喜庆,入住率不足10%的保障房小区反而显得有些悲壮。(央广)

       保障房本来是“民心房”,若是都把保障性住房建在城市边缘地带,越建越偏,越建越远,而配套设施又只是空头支票,势必难以收到提高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的效果,反而有可能失了民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