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日江海晚报
□钱夙伟

“13字短诗赢得10元万大奖”一事,近日引发舆论热议。上月31日,中国咸宁“金叶·香泉海杯”第二届世界华文诗歌大奖赛组委会相关负责人回应称,评选活动公开透明,不存在暗箱操作,完全由评委按程序评选出来。(1月1日新华网)
“故乡真小/小得只盛得下/两个字”。这首名叫“故乡”的短诗,获得了大奖赛一等奖,独揽10万元大奖,几乎是“一字万金”。这首诗的获奖也引发了网民热议,有网民说:“这样的三句话,不能算诗”;点赞者也不少,认为这首诗“短小富有内涵,给人以想象空间”。如此的见仁见智,尤其于诗歌,也不可避免。
至于“一字万金”,既然游戏规则如此,而且确如组委会所说,“整个评选活动完全公开透明”,也应无话可说。然而,固然艺术无价,但13字短诗奖10万,到底值不值?或许作者自己给出了答案,“自己的诗肯定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有读者能够点出不足,提一些改进意见,对我是莫大的帮助。”
评价是不是好诗,标准看诗能不能流传,有没有如唐诗宋词般至今“皤发垂髫,皆能吟诵”的魅力。从这个角度看,这首13字短诗恐怕难以承担“好诗”这个称谓。虽然这个一等奖是由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曾凡华、著名诗人叶匡政以及《长江文艺》杂志社常务副社长胡翔三个评委联合评出。
举办诗歌比赛或有助于促进诗歌的繁荣。但是,诗是思想的结晶,是灵感的产物,诗需要苦思冥想,但更需要激情的燃烧、电石火光的喷发。重赏之下,未必会有好诗。也因此,诗其实尤其要与商业化切割。否则,所谓繁荣,也只是虚假的热闹。
如此诗歌大奖赛,与其说以重奖刺激诗歌创作,不如说是为地方和企业扬名,出于这样的目的,“大奖赛”的奖金再高,但要出让人叹为观止的好诗,显然只是奢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