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拒收红包协议”是开错的药方

(2014-11-18 15:28:55)
标签:

红包

医生

协议

医德

患者

分类: 时评

2014-11-18潮洲日报
钱夙伟

http://news.ynxxb.com/Upload/News/2012-8/3/N98840124013/s98840125669.jpg

      “我不认可红包协议,我自己也没有签订,因为我学医的时候已经宣过誓。”11月1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参加中日友好医院讲座,被问及怎么看待医生签订拒收红包协议时说,让医生签订拒收红包协议,会让公众认为医生是一个普遍收红包的群体。此番言论也让“拒收红包协议”再引争议。(11月17日《新京报》)

       不容讳言,红包现在几乎已经成了“显规则”,不仅因此加重了患者的负担,也加剧了医患之间的不信任,而历来誉为“医者父母心”的医生都难以让人放心,又如何可能有一个向善向美的社会氛围?当然,对于医生,红包更是腐蚀剂,医生因此失去了为医必须具有的尊严。无疑,遏制红包,既是维护患者权益,也是对医生的救赎,于构建良好的社会风气,更是当务之急。拒绝红包协议书,正有着这样的背景,也意图表明有关部门的有所作为。

       然而,医患双方签署不收和不送“红包”协议书,却是号错了脉,开错了方。首先,患者到医院是来治病的,根本就没有签这样一份协议的义务。人家如果本来就不想送,这份协议更是对患者的不尊重。即使是想送红包的患者,让他们签这样一份协议,也是不公平的。患者送红包,当然是出于无奈。本来,人家已经付了应该付的费用,可以得到相应的医疗服务,又何须再送红包?送红包无非是因为医生明中暗中的伸手,或者是担心医生的不尽责甚至故意刁难,收送红包成风,始作俑者是医生,而这份协议,却把至少一半的责任推到了患者头上,实际上是模糊了问题的焦点。而对本来就崇尚医德的医生,签这样的协议,如有医生所说,“觉得是一种人格侮辱”。

       双向签字拒绝红包,备受公众诟病的“收红包”现象便可得到有效遏制?这显然是盲目乐观。拒收红包,不过是一个医生的道德底线。医生向患者索红包,与白衣天使救死扶伤的职业特性,已是背道而驰。也正因此,于如此医德下滑甚至沦丧的医生,人格都已无所谓,当然不会看重自己的签字,也当然不会有任何的自我约束。

实际上,对于禁止医生收红包,早已三令五申,而敢收受红包的医生,大多视若无睹,再多一个双向签字的协议书,又会有多少的威慑力?红包交易都是一对一,私底下进行,既然如此,所谓“双向签字的协议书”,反而更可以遮人眼目。

       显然,所谓拒绝红包协议书,于遏制红包,不过是又一个花拳绣腿的形象工程。其实,红包问题的要害,是医德,而目前欠缺的、亟需加强和完善的,也正是对医生医德的考核机制。如果有详尽的、有效的、可操作的医德考核程序并落实到位,让收受红包成为不敢触碰的高压线,收送红包,又何需“双向签字”的一纸协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