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改革不妨推行“公车的士”

标签:
公车的士公务车改浑南新区 |
分类: 时评 |
2014-07-05珠江晚报
□钱夙伟
这是贴着“浑南国资”标签的“公车的士”。
其一是车辆经费开支减少,比如,“公务的士”比改革前政府控制的公车总量减少了80%,仍能满足办公用车需求,显现出车改带来的综合效益。其二是公车不再是领导的特权,以前公车多由领导干部使用,如今只要是办公事,普通公务员都有车用,而公车私用已根本没有可能。其三是真正确保了工作的需要,有利于工作效率、行政效率的提高。
公车改革要取得成功,关键取决于官员敢不敢首先向自己的既得利益开刀。实际上,现在不少地方公车改革给予个人现金补助的办法,“车贴”与权力的大小、职务的高低挂钩,不过是既得利益者通过游戏规则的制订权,让公车改革成为对享受公车特权的一种赎买。公车成为“公车的士”,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企业化运营、市场化管理,显然剥离了附着于公车之上的特权。
既是改革,就是利益的重新调整,“公车的士”的改革模式,直面目前一些地方车改存在的两大问题:一是补贴数额过高,超出当地居民承受能力,给改革造成过大的舆论压力;二是部分干部拿着高补贴尽量少打车(租车)办事,或者向下级伸手要车,孳生出新的腐败。显然,“公车的士”既解决了老的、又防范了新的“车轮上的腐败”,值得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