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奖举报有钱发不出,说明什么

(2014-04-03 16:51:09)
标签:

隐私

保护

举报

匿名

报复

分类: 时评

2014-04-02南国早报    
□浙江 钱夙伟

有奖举报有钱发不出,说明什么
    近年,为调动公众参与热情,很多部门都推出了有奖举报。但如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官员所说,“因为有些市民担心受到打击报复,通过匿名的方式举报违法企业,这样一来,我们无法联系举报人,奖金也无法兑现”,比如《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暂行办法》自2013年3月颁布实施以来,自治区环保厅已接到举报信息近1000件(次),其中有效举报比例约为1/2,但兑现的奖金仅为0.5万元。(相关报道见本报昨日A8版)

    宁愿不要奖金而匿名举报,折射出的正是举报环境的险恶。在不法分子横行、不法行为泛滥的情况下,举报者的信息一旦泄密,无论是实名、化名、匿名举报,都有可能遭受报复和陷害。权衡得失,再高的奖金也让人望而却步。在目前的举报环境还并非毫无后顾之忧的情况下,敢于举报者不仅是在尽一个公民的义务,更体现出极大的正义感和责任意识。如果不是嫉恶如仇,悬赏奖金再多,也不可能去冒这样的风险。这就有可能造成这种局面:真正敢于举报的,没有奖金也会举报,不敢举报的,再多的奖励也没用。

    因此,要鼓励更多的人举报,更急迫的是,创造让举报者能够大胆举报的环境。而这当中对举报者的隐私保护,无疑是第一位的。目前检察机关在举报工作中不断完善对举报人的安全和权益保护措施,规定匿名举报不准鉴定笔迹,宣传报道和奖励举报有功人员,除本人同意外,不得公开举报人的姓名、单位,都是着眼于举报人隐私的保护。

    当然,最大的保护措施,无疑是认真对待每一起举报,顺藤摸瓜,查个水落石出。只有将盘根错节的不法团伙全部铲除,惩处每一起违法行为,才能让举报者得到最有效的保护,也才会鼓励更多市民义无反顾地加入举报者的行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