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年12月3日澳門日報
錢夙偉

古建築孤獨矗立在一個土堆上,四周被挖空。
一組濟南百年老建築因開發商施工,被挖成孤島的照片在網上熱傳。照片顯示,在一個工地上,一座老式建築孤獨矗立在一個土堆上,周圍已被挖空,成為一座孤島。另外一座建築則被拆掉了屋頂,只剩牆體,被紗網罩起來後,立在一座鋼架上。現在城市裏,“摧枯拉朽”的舊城改造過後,還有多少百年老建築?如有網友所說,“濟南最後幾個好看的老建築都給拆光了,好在兩年前照了照片留念。”
或許,百年老建築並非就是“文物保護單位”,但顯然,這絲毫也不影響其歷史文化乃至文物的價値。被確定為文物,除了本身的價値,還在於人們能夠認識這種價値,也正因此,文物保護單位的確定有先有後。而針對目前這種歷史建築的朝不保夕,許多地方已經以立法的形式,對於尙未確定為文物、具有一定歷史文化價値的建築加以保護。
實際上,這兩座建於一九○七年、中西合璧風格的小石樓,已經納入濟南市規劃局《濟南商埠風貌區保護與復興城市設計》規劃方案的保護之中。然而,事實證明,於強勢的商業開發面前,所謂的保護根本毫不足道。
實際上,於不少城市管理者的眼裏,百年老建築的價値,也不過是旅遊景點的價値。於是,不能原汁原味地保存,就再按原樣克隆一座。而這旣實現了地塊價値的最大化,也讓百年老建築得以“保留”。而且,相比於原有老建築,新的“老建築”因為堅固,於“保護”也更加輕鬆省事。
因此,眼下,濟南正在重建此前被拆除的老火車站。該站由德國著名建築設計師設計,一九○八年動工,一九一二年建成,一九九二年被拆除,曾是亞洲最大火車站,被聯邦德國出版的《遠東旅行》列為最値得一看的第一站。同時在復建的還有建於一九一○年左右的原英國領事館。顯然,這樣的老建築,於城市旅遊實在是不可多得。也因此,這其實和保護老建築無關,同樣是對商業利益的追逐。
問題在於,重建的老建築,還是老建築嗎?老建築的文化和歷史內涵,依附於原汁原味的原樣之上,成為歷史留給我們的不可再生的寳貴遺產。一旦拆除,也意味着歷史因緣文化脈絡被切斷。也因此,比如於濟南,被拆除的老建築,或還會一座座地重建,但新的老建築建得再多,又還能給後人留下多少歷史的眞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