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撑竹筏上学让人情何以堪

(2013-09-09 07:28:44)
标签:

情何以堪

压力

教育

考核

广西藤县

分类: 时评

2013年9月9日珠江晚报
□钱夙伟

http://www.chinanews.com/sh/2013/09-08/U144P4T8D5258268F107DT20130908084914.jpg

    广西藤县陈平村小学陈山分校是藤县古龙镇陈平小学的一个教学点,有30多名学生的家与学校之间隔着一座中型水库——大壬水库。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烈日暴晒,这30多名孩子都得自己撑着竹筏,渡过约500米的水面去上学。(9月8日《北京青年报》)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这是宋代范仲淹《江上渔者》里的诗句,描述的是渔民的危境与艰辛。而这30多名学生,其中最小者年仅4岁,每天上学,居然也得“出没风波里”。对于这样的危境,学校多次向上级部门与教育局反映过,当地教育局的措施是,为孩子们配备救生衣,要求一旦遇上大风大雨天气,就通知孩子不用来上课。

  然而,虽然穿了救生衣,却并非就有了安全保障,一旦落水,至少也让孩子担惊受怕,天冷时还有可能冻出病来,于心理身理的影响显而易见。而且大风大雨就不上学,也影响学习。因此学生、家长和老师们认为,这终究不是一个好办法,“如能配备校车或比较大的船,再雇请一名司机或船夫,那该多好。”

  当然,这需要经费,但不是说“再穷不能穷教育”么,如果真的把孩子当作我们的未来,重视教育,即使财政再“穷”,恐怕也能挤出这几个钱来。就是卖掉一辆公车,也要置一辆校车。如果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比如“上级部门与教育局”每天上班,也要这样撑竹筏,渡过约500米的水面,或许,早就有公家的车或船接送了。

  显然,让孩子“撑竹筏上学”,其原因,一是官员们对孩子缺少一点爱心,缺乏为民情怀,二是与地方的经济发展相比,更直接说,与GDP之类与官员政绩挂钩的“硬数字”相比,义务教育还没有其应有的位置,未成年人的成长和保护,在对官员的考核体系中所占的份量,更是微不足道。于是,解决“撑竹筏上学”,既没有动力,也没有压力。

  不容讳言,抓教育确实难以立竿见影,但惟因如此,必须突出教育在官员考核中的比重,否则,所谓重视终究只是一句空话,而在目前教育经费投入总体不足、教育资源较为有限的情况下,尤其是农村的义务教育,更有可能处在边缘化的位置。显然,只有把学生“撑竹筏上学”与官员的乌纱帽挂钩,如此咄咄怪事,才有可能避免。

 

学生撑筏上学折射管理失职
2013年09月09日烟台晚报
钱夙伟

撑竹筏上学让人情何以堪
    广西藤县陈平村小学陈山分校是藤县古龙镇陈平小学的一个教学点,有30多名学生的家与学校之间隔着一座中型水库———大壬水库。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烈日暴晒,这30多名孩子都得自己撑着竹筏,渡过约500米的水面去上学。(9月8日《北京青年报》)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这是宋代范仲淹《江上渔者》里的诗句,描述是渔民的危境与艰辛。没想到30多名学生居然也得“出没风波里”。学校多次向上级部门与教育局反映过。当地教育局的措施是,为孩子们配备救生衣,并要求一旦遇上大风大雨天气,就通知孩子不用来上课。
  “再穷不能穷教育”。如果真的把孩子当作我们的未来,重视教育,即使财政再“穷”,恐怕也能挤出钱来。如果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比如“上级部门与教育局”每天上班,也要这样撑竹筏,渡过约500米的水面,或许,早就有公家的车或船接送了。
  让孩子“撑竹筏上学”一是官员们对孩子缺少爱心,缺乏为民情怀,二是与地方的经济发展相比,义务教育还没有其应有的位置。只有把学生“撑竹筏上学”与官员的乌纱帽挂钩,如此咄咄怪事,才有可能避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