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要亵渎老子

(2013-07-18 09:32:25)
标签:

宣传标语

老子

语言歧义

恶俗心理

栾川

分类: 文化

2013年07月18日深圳商报
○钱夙伟

不要亵渎老子

不要亵渎老子
    7月15日,栾川在武汉举行旅游推介会时,老君山景区用“道家始祖老子,老子喊你回‘家’!”的标语并将其定为景区的宣传标语。此举一出,顿时引来众多网友围观热议。(7月17日大河网)

    “老子喊你回‘家’”,如网友所说,“这句话怎么听起来那么别扭?”显然,一般人所称的“老子”,当然是指“老爹”,而对子女以外的人自称“老子”,国人谁都知道,明显是骂人的意思。

    当然,在前面还有一句“道家始祖老子”的语境里,“老子”被约定为那个“道家始祖”的老子。但是这句宣传标语,前半部分的雅与后半部分的俗,本来就难以糅合,而在口头流传中,总是讲求简洁和通俗易懂,也因此,这句宣传标语,必定只剩下后面半句。

    而这于宣传标语的策划者,何尝不知。或者说,本来要的,就是让人以为老子就是“老爹”的效果。实际上,因为是“老子”,喊你“回家”才合乎情理。如果是指的那个“道家始祖老子”,即使老君山是老子的老家,未必是游客的“家”,因此,也说不通。

    实际上,如此利用语言上的歧义,而打这种以粗鄙来“雷人”的擦边球,从“一座叫春的城市”到“我靠重庆”早已屡见不鲜,固然,一时间也很抓人眼球,但显然,迎合的只是恶俗心理和低级趣味,既有悖公序良俗,也为主流的价值观和审美观所不容,显然是社会不能承受之重。

    而且,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悲哀。这不仅是传统文化中的“雅”,更是“德”的流失,而中华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讲道德,“老子喊你回‘家’”的自称老子,乃至强加于老子的那种语言的粗俗,显然是陷老子于不义。当然,从深层次说,更是对老子这样的先哲圣贤无敬畏之心,而如此数典忘祖,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无从谈起,精神家园的倾圮更非杞人之忧。

    显然,面对功利的强势诱惑,迫切需要的是划定一条底线,给如此不负责任近乎恶搞的“形象宣传”定一个规矩,一旦逾越了道德底线和审美原则,必予以道义上的谴责。否则,如此有如“酱缸文化”的潜移默化,必然造成社会文化的低俗恶俗。

不要亵渎老子

利用语言歧义是恶俗心理作祟

2013年07月18日烟台晚报
钱夙伟

 

    7月15日,栾川在武汉举行旅游推介会时,老君山景区用“道家始祖老子,老子喊你回‘家’!”的标语并将其定为景区的宣传标语。此举一出,顿时引来众多网友围观热议。(7月17日大河网)
  “老子喊你回‘家’!”,如网友所说,“这句话怎么听起来那么别扭?”显然,一般人所称的“老子”,当然是指“老爹”,而对子女以外的人自称“老子”,国人谁都知道,明显是骂人的意思。
  当然,在前面还有一句“道家始祖老子”的语境里,“老子”被约定为那个“道家始祖”的老子,但是,这句宣传标语,前半部分的雅与后半部分的俗,本来就难以揉合,而在口头流传中,总是讲求简洁和通俗易懂,也因此,这句宣传标语,也必定只剩下后面半句。
  而这于宣传标语的策划者,何尝不知。或者说,本来要的,就是让人以为老子就是“老爹”的效果。实际上,因为是“老子”,喊你“回家”才合乎情理。如果是指的那个“道家始祖老子”,即使老君山是老子的老家,未必是游客的“家”,因此,也说不通。
  实际上,如此利用语言上的歧义,而打这种以粗鄙来“雷人”的擦边球,从“一座叫春的城市”到“我靠重庆”早已屡见不鲜,固然,一时间也很抓人眼球,但显然,迎合的只是恶俗心理和低级趣味,既有悖公序良俗,也为主流的价值观和审美观所不容,显然是社会不能承受之重。


景点宣传岂能陷老子于不义
2013-07-18城市信报
钱夙伟

 

    7月15日,栾川在武汉举行旅游推介会时,老君山景区用“道家始祖老子,老子喊你回‘家’!”的标语并将其定为景区的宣传标语。

    这句话怎么听起来那么别扭?显然,一般人所称的“老子”,当然是指“老爹”,而对子女以外的人自称“老子”,国人谁都知道,明显是骂人的意思。当然,在前面还有一句“道家始祖老子”的语境里,“老子”被约定为那个“道家始祖”的老子,但是,这句宣传标语,前半部分的雅与后半部分的俗,本来就难以糅合,因此,这句宣传标语也必定只剩下后面半句。

    而这于宣传标语的策划者,何尝不知。或者说,本来要的,就是让人以为老子就是“老爹”的效果。实如此利用语言上的歧义,而打这种以粗鄙来“雷人”的擦边球,从“一座叫春的城市”到“我靠重庆”早已屡见不鲜,固然,一时间也很抓人眼球,但显然,迎合的只是恶俗心理和低级趣味。如此宣传,显然是陷老子于不义。面对功利的强势诱惑,迫切需要的是划定一条底线,给如此不负责任近乎恶搞的“形象宣传”定一个规矩,一旦逾越了道德底线和审美原则,必予以道义上的谴责,否则,如此有如“酱缸文化”的潜移默化,必然造成社会文化的低俗恶俗。(作者系时评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