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萬畝紅高粱會引來多少遊客

(2012-10-23 05:02:59)
标签:

高密

莫言熱

紅高粱

杂谈

分类: 时评

2012 年10月23日澳門日報 
錢夙偉

 

    看《新京報》說,十月十五日,莫言的山東省高密老家所在轄區的管委會拿出了弘揚紅高粱文化,打造半島特色旅遊帶的計劃書。這是一個需要投資6.7億元的項目。其中要種一萬畝的紅高粱,採取每畝地補貼一千塊錢的方式,“把本先給農民”。一畝地一千,一萬畝就是一千萬。“這一千萬先要扔出去”。

    莫言獲諾奬後,據稱當地“官民均亢奮”,作為人之常情,也無可非議。借莫言的名氣提高知名度、美譽度,也理所當然。然而,把莫言當作財神爺,以為莫言會給當地帶來滾滾財源,則未免過於樂觀。

    莫言固然是名人,而且是中國作家獲諾奬的第一人,但也僅此而已。不容諱言,莫言眞正的影響力,大多在文學的圈子。莫言獲諾奬前,若非文學愛好者,有幾個知道莫言?即使看過電影《紅高粱》,會哼幾句“妹妹你大膽的往前走”,恐怕不少人也是直到現在才知道這與莫言有關。

    也因此,莫言希望“莫言熱”早點過去,這固然是出於莫言低調為人的性格,但其實想不“早點過去”也難。原清華大學中文系敎授徐葆耕感慨,“如果說中文系是‘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也許有些言之過甚,但與上世紀八十年代相比,在青年中受寵的程度確實大不如前了。”如此“文學熱”不再的情勢之下,“莫言熱”又能熱多久?

    而且,即使“莫言熱”持續,也很難轉化為“招商引資”的“熱”。出一個文豪,不等於就有了一個良好的投資環境,這幾乎是常識。至於利用莫言的名人效應,“趁熱打鐵”發展當地旅遊,這固然會引來一些遊客,但大多數遊客總是來看風景的,不是來追尋莫言的文學足跡的,也因此,莫言老家的招牌效應,恐怕也有限。

    現在要種一萬畝紅高粱了,這固然壯觀,然而,人家大老遠地趕來,如果只是穿行在紅高粱中,老是讓人家看紅高粱,終究也“亢奮”不了多久,甚至因此產生審美疲勞,反而讓人乏味。而且,“高密不是一個旅遊資源豐富的地方。沒有山水,一馬平川。和周圍縣市的旅遊相比,沒有突出特色。”而只有紅高粱,又能引來多少遊客?

    “萬畝紅高粱”當然沒有任何的可行性硏究,不過是“官民均亢奮”之下的一種決策衝動。比如,在幾天前,“提出的還只是二千畝”。顯然,於這些不如此“搞大”不足以與莫言的名氣“匹配”的當地官員,不妨聽聽莫言的忠吿,“希望不要太張揚”,“搞大了讓人家笑話”。當然,“笑話”還是小事,“這一千萬先要扔出去”,“扔”出去的可都是納稅人的血汗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