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湖州钱夙伟
湖州钱夙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1,478
  • 关注人气:28,25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莫言作品入选不过是为了提升教材身价

(2012-10-18 15:31:19)
标签:

教育

莫言

中国

诺奖

教材

杂谈

分类: 文化

2012年10月17日教师报
钱夙伟


    据 《京华时报》10月14日报道,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有关莫言作品是否该入选中学生教材的话题引起热议。 语文出版社称,目前该社已经确定将莫言的作品《透明的红萝卜》收录在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中。《人民文学》杂志主编李敬泽认为,不要低估现在中学生的理解能力,莫言早期的短篇小说充满诗意,非常适合中学生阅读。
    本来,莫言作品入选教材并无任何问题。莫言的作品非常优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不过是证实了这种优秀。虽然对于中学生来说,理解莫言的作品存在一些难度,“因为过去对于他们来说接触更多的是现实主义的作品,对现代主义作品的接触较少”,但是,且不说莫言的作品种类很多,比如早期的短篇小说大都充满诗意,能给人丰富的联想空间,很适合中学生阅读,即使对于莫言作品整体上的魔幻风格,“现在的中学生不会胃口那么弱,消化一下就受不了。”
    但是“莫言作品的入选和他这次获得诺奖有关系”。这就让人怀疑教材的编选是否有独立的标准。本来,严肃、严谨,应是教材编选不变的要求。因此,教材编选,应与作者获不获诺奖、有没有名气无关。如果适合,即使是无名作者的作品,也可入选。相反,获得诺奖,并非就意味着可以入选教材。从这个角度看莫言作品的入选,显然,主要不是因为对中学生的适合,而不过是对诺奖引发的 “莫言热”的跟风。
    当然,“因为莫言这次得奖是中国文学界的大好事,将被载入历史,对于中学生来说也有了解其作品的需要。”但这并非就要求如此之快地把莫言作品入选教材。“一位作家的作品是否应该选入教材,哪些作品适合选入教材,都需要经过教材编写专家慎重的研讨和论证。”“就教学需要而言,语文教材应该保持适度稳定,不应随意改动,也不应过分时尚化、新闻化。”否则,语文教材就成了时尚的读本。
    现在,莫言已经被各方争相用作提升自己名气乃至身价的金字招牌。和莫言沾上一点边、套一点“近乎”,都成为吸引眼球的捷径。莫言的价值早已超出文学本身。而对于教材编选者,显然同样不能免俗,莫言入选不过是为了提升教材身价,说到底,是为了分得“莫言热”中的一杯羹。也因此,莫言作品入选教材本身,倒不值得怎样担忧,令人担忧的是教材编选者的庸俗化和商业化,而潜在的后果则是,教材可以如此编选,又怎么能够确保一贯的质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