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洋咖啡携手灵隐寺: 不必大惊小怪
(2012-09-24 07:42:23)
标签:
灵隐寺星巴克咖啡北京故宫文化融合 |
分类: 文化 |
2012年9月26日福建日报
钱夙伟
古寺边开星巴克 到底该不该
2012.9.24天府早报>天府评论
钱夙伟(浙江职员)
灵隐古寺边开星巴克何足道哉
2012-9-24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钱夙伟
21日下午16时58分,网络上一条微博引发热议。上海统一星巴克咖啡有限公司官方微博“星巴克江沪浙”发布消息:杭州灵隐门店将于明天开门迎客。消息一出,网络一片沸腾,网友纷纷转载并发表评论。一网友调侃说:进去这家星巴克店后,服务生会微笑地问:施主,您是大“悲”还是超“大悲”,或者是“大慈大悲”?当然,也会有顾客咨询:“我能续悲吗?”(9月23日新华网)
2007年,星巴克在北京故宫开分店,一时间备受争议,最后退出故宫。然而星巴克在灵隐寺开分店和故宫那个性质不一样,并没有开在灵隐寺里面,而是在灵隐寺附近的商业区,也因此,让人觉出明显是在故意的挑起话题。
当然,人们如此敏感,是因为星巴克有着更加突出的文化标示意义,现在居然开到了代表着另一种截然不同文化的灵隐古寺的门口,这样一种主动引发“冲突”的态势,“使得市民一时难以接受”。
而这其实却是出于一种多虑。《六祖坛经》里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由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只要内心具有强大的定力和执著,从来就不用担心任何外界的干扰和外物的诱惑。因此,寺庙边上开出一家星巴克乃至更多的“星巴克”们,又何足道哉。
实际上,许多寺庙,固然建造在深山幽谷,但也有许多,就开在热闹繁华的尘俗之地。外面尘埃喧嚣,里面梵音庄严,一直都相安无事。即使灵隐古寺附近,也早就开设商业区,而且已经开设有肯德基等“洋”背景的店家,“多一家星巴克就不合理了吗?”
于如今多元文化的时空之下,其实大可不必互相设防,不同文化,本来就并非水火不相融。星巴克全球总裁吉姆当诺当时针对质疑声曾回信说:星巴克在故宫开分店,是抱着对紫禁城文化历史传统的尊重和高度敏感。而这未必就是一句客套话。
而于灵隐寺边上开出的这家星巴克,也足见中华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力。比如,“牌匾有中国寺庙的感觉,室内也是中式风格。”这种本土文化对星巴克的“改造”,折射出不同文化在兼收并蓄的融合中,与时俱进的一种发展,不妨看作是“多赢”的文化格局。
灵隐古寺边上开出星巴克,如此大惊小怪,说到底,是缺少一种文化的自信。其实,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关键在于自己。只要我们有传承文化的坚定和不懈,在商业化的大潮中坚持文化的纯洁,还怕星巴克开到古寺门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