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01湖州广播电视报>太湖论语
钱夙伟
为期一个多月的未成年人读书节,正在进行之中,今年已是第八届。开幕当天,我市有关方面于市图书馆举办了一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阅读讲座,邀请浙江大学教授蔡天新,结合自己的学习、研究,与大家分享读书带给他的快乐人生。这无疑能引起孩子们的共鸣,让他们心向往之。因为,于现在的不少孩子,读书至少已经不是一件快乐的事。
本来,读书从来都是一种人生享受。然而,应试思维之下,学习压力早已连小学生都已经不堪重负。从初中小学甚至幼儿园的“起跑线”开始,学校和家长们已经着眼于高考,于是,传统的书包已放不下越来越多的课本,上学就如出远门地拉着旅行箱,而作业,甚至要做到深夜,而且越来越难,在央视的一档节目里,小学生的题目,连名人精英也纷纷交白卷。于是,孩子们又如何还能快乐地读书。
而当孩子做完一大堆作业,终于能找几本自己喜欢的“闲书”消遣,大人却拿来厚厚一叠书说,这些书才对你的成绩上去有帮助。无疑,再好的书也因此让人兴味索然。当读书负荷着巨大的功利目的,读书于孩子就成了难以承受之重。而快乐地读书,无疑应该是放松的、自由自在的状态下的读书。
当然,这于大人也是无奈,一位作家曾一语道穿:当儿子的时候,没有一个有钱的父亲,当父亲的时候,没有一个有钱的儿子。于是,因为自己不是一个有钱的父亲,就一定要造就出一个有钱的儿子。说到底,小学生的“读书”压力,是大人在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其实也是出于大人自己的功利目的。
于是,孩子们弱小的肩膀,早早地承载着沉重的功利负荷,孩子的天性被剥夺和摧残。所有的自私,都赋以爱的名义,却不知道这于孩子,是多么沉重的甚至残忍的爱。实际上,于这个年龄,属于他们的应该是无忧无虑的童年,即便是读书,也应是快乐的,于他们,作业根本不重要,分数更不重要。
当年,创办了“湖学”的胡瑗就反对这种功利式的读书,他主张接触实践,了解社会,浏览名山大川,以开拓胸襟视野,也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湖州素称“文化之邦”,人杰地灵,而在某种程度上,这显然得益于一直以来“快乐地读书”的文化积习和氛围。也因此,当我们今天致力于文化的传承和建设,让我们的孩子能够摆脱“应试”的束缚、快乐地读书,自是其中的应有之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