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不会让梨”,就应该打叉

(2012-04-20 08:45:50)
标签:

美德

孔融让梨

谦让

启蒙教育

优秀民族文化

杂谈

分类: 时评

2012-04-23中国妇女报   
钱夙伟
“我不会让梨”,就应该打叉

    在小学一年级语文考试中,上海一名小学生在回答“如果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题目时称“我不会让梨”,被老师打了大大的叉。此事引起网友热议,不少人认为不该判错。(4月19日《成都商报》)


    无论是“言之有理就算对”,还是“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更不能算错”,这其实都是在偷换概念。因为说到底,这是一道德育题,于高尚还是低下之间,只能是一个答案。“融四岁,能让梨”的故事千古流传,一代代人都接受着这样的启蒙教育长大,从小懂得要谦让于人。虽然如今是竞争年代,但这样的传统美德并非已经过时。绝对不能以所谓的说真话、以所谓“4岁的孔融不会这样做”的推理,来颠覆“孔融让梨”的经典。
    “孔融让梨”对孩子的教育,有着现实的针对性。因为家长一味的迁就、顺从,许多孩子养成了霸道和自私的习性,习惯于索取。于他们,学会做人,实在应该从“让梨”做起。对于“我不会让梨”的回答,居然有人发出赞赏的声音,这并非偶然,除了对传统经典的缺乏敬畏,更折射出现行教育中,尤其是谦让教育的弱化甚至缺位。这无疑令人担忧。也因此,对于“我不会让梨”的回答,实在应该给一个明确的答案。

 

“不让梨”就该判错

2012-04-20信息时报
◎钱夙伟

 

   《新闻晚报》载:上海某小学一年级出了道语文阅读题,素材是“孔融让梨”的故事,题目问:“如果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一学生答:“我不会让梨”,被老师打了X号。对此,孩子父亲想不通,因为孩子说的是真话。
  无论是“言之有理就算对”,还是“说出心里话不算错”,这其实都是偷换概念。因为说到底,这是一道德育题,也因此,于高尚还是低下之间,只能是一个答案。

  “融四岁,能让梨”的故事千古流传,一代代人都接受着这样的启蒙教育长大,从小懂得谦让于人。虽然如今是竞争年代,但这样的传统美德并非已经过时。正因为千百年来奉传统道德为立生之本,五千年的文明才得以延续、传承、发展。也因此,绝对不能以所谓的说真话来颠覆“孔融让梨”的经典。

  实际上,现在学校的道德教育中,也一直要求学生关心他人,互助互爱。尤其是现在弘扬国学,倡导重读传统经典,就是要让孩子自小受到优秀民族文化的熏陶,懂得敬畏道德。而“让梨”之类的谦让,不过是道德常识。

  而且,“孔融让梨”对如今孩子的教育,更有着现实的针对性。因为家长一味迁就、顺从,许多孩子养成了霸道、骄横和自私的习性。他们习惯于索取,只能自己有负于人,而绝不能别人有负于他。于他们,学会做人,实在应该从“让梨”做起。

  可见,对于“我不会让梨”的回答,我们实在应该告诉孩子,这样的答案是不对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