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清华大学甘肃省武威市火箭式副县级领导杂谈 |
分类: 时评 |
2012年1月20日海口晚报>时评>入木三分
□钱夙伟
不少网友表示“中国式升迁嘛,不必大惊小怪。”但也有网友认为,或许是由于西部地区缺乏优秀人才,该市为了留住人才而不得已为之的。确实,按照武威市面向全国公开选拔县级领导职位人选公告规定,“211”大学毕业在武威工作2年以上和清华大学毕业在武威工作的,可直接报考副县级领导职位。
出于“武威地处西部,人才资源极为匮乏”的现状,当然应该大力吸引优秀人才,但这首先应该符合相关的规定。虽然武威市方面宣称,“这个公告我们是向省委组织部请示并通过了的”,但是,对照2002年党政干部选拔任用条例,提拔副县级的条件,包括“5年的工龄和2年基层工作经验”“具有下一级两个以上职位任职经历”。正因此,如此的“火箭式”提拔,让网友“惊呼”。
问题还在于,人才不问出处。“211”、清华从来不是人才的标签,实际上,清华毕业,找不到工作的都有,即使是人才,也并非一定适合从政。即使是清华,也不是专门培养官员的,更不是“火箭式”官员的生产基地。清华毕业生之所以享有“特权”,无非是“武威市委组织部与清华大学建立了人才合作机制”,也因此,“这才会有不少清华大学毕业生毕业后选择来武威市工作”。而这尤其让人生疑,如果是以“乌纱帽”作为“诱饵”,或者是冲着官位而来,会不会是武威真正需要、也适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