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可拆掉真古桥,再造假“古桥”
(2011-10-07 08:11:06)
标签:
虎门镇古桥危桥保护杂谈 |
分类: 文化 |
2011年10月07日人民日报
钱夙伟(浙江省湖州市建设银行)
广东虎门镇一座建于清康熙年间、已有300多年历史的卢屋石板桥将被拆除近来引发热议。当地有关部门称,因为经检测该桥是一座危桥,届时将按该桥原有风格重新建一座类似石桥来代替。
无疑,随着真正的古桥的消失,其历史因缘、文化脉络也就此被切断,其蕴含的文化历史意涵随之丧失,这是无法弥补的损失。重建的“类似石桥”,无论怎样地“还原”,都是以假换真的“假古董”。而稍具文物收藏知识的人都知道,所谓的赝品,模仿得再逼真,又有多少价值?
据称拆桥是因为古桥已是一座危桥。然而,成为危桥,正是由于年久失修,是保护的不力,这本身值得检讨。也因此,补救的办法,应是尽快排“危”。拆除古桥,再造一座新的“古桥”,固然省事省力,但又还能给后人留下多少凝固的记忆、历史的真实?
前一篇:“免费西湖”就是一面镜子
后一篇:依法追究“真空期”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