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公办名额不是用来“忽悠”外来工子女的

(2011-09-01 07:52:05)
标签:

公办名额

外来工子女

珠三角

就学难

教育

杂谈

分类: 时评

2011年9月3日浙江工人日报>民工 
钱夙伟


  据媒体报道,日前,广州番禺为外来工子女提供的3500个公办学校名额遭受“冷遇”,空置率高达近九成。从去年开始试行的“外来工子女积分入读公校”政策,连续两年都遭遇相同的尴尬。
    公办学校教学质量高,管理规范,又可免交学杂费,相比昂贵的民办学校,优势明显。长期以来,由于珠三角一带公办学校资源相对紧缺,外来工数量又非常多,占全区人口的半壁江山,入学需求十分庞大。僧多粥少之下,让自己的孩子入读公办学校,一直是广大外来工难以实现的梦想。如今却有近九成放空,问题的症结出在设定的门槛上。
    按照规定,外来工子女申请入读番禺区公办学校,需要达到三大基本条件:在番禺区连续居住满3年及以上,持有居住证;在广州地区合法就业、参加社会保险累计满3年及以上;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无政策外生育的外来务工人员。而这三大要求对于外来工而言有点“高”。
    据称,“仅‘符合计划生育政策、无计划外生育’一条,就令众多‘超生游击队’却步。暂住证也是,咨询人数多达6200人次,但办理暂住证者不足680人。”而社保参保比例,珠三角这一带大概只有20%—30%。显然,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时,没有对当地农民工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地调研,没有顾及农民工的现实状况,政策流空也就不可避免。
    其实,根本的问题还在于,相关部门到底有没有解决外来工子女就读难的诚意。如果真是着眼于解决外来工子女的就读问题,本来就没有必要对他们的父母提出条件,这实际上是让孩子去背负大人的“原罪”和过错,是另一种形式的“拼爹”。读书,归根到底,是孩子们的权利,与他们的父母何干?一边是就读难,一边是近九成名额放空,面对孩子,情何以堪?
    现在看来,解决外来工子女就学难,确有教育资源不足等制约因素,但主要是外来工子女能否享有同等权利的问题。如果外来工子女与当地的孩子享有同样的受教育的权利,就理所当然地应该纳入当地的教育体系之中,甚至连所谓的名额都不合理。实际上,国务院规定从2009年元月份起,学校免收借读费,就体现了这样的精神。
    显然,就读公办学校,并不是对外来工子女的“恩赐”,一定要他们爹妈符合“门槛”,本身就是一种城市人的傲慢,而所谓公办学校的名额,也因此必然难脱“忽悠”之嫌。
   
公办名额不是用来“忽悠”外来工子女的
2011-08-31齐鲁网
钱夙伟

 

  日前,广州番禺为外来工子女提供的3500个公办学校名额遭受“冷遇”,空置率高达近九成。从去年开始试行的“外来工子女积分入读公校”政策,连续两年都遭遇相同的尴尬。(8月31日《人民日报》)

  公办学校教学质量高,管理规范,又可免交学杂费,相比昂贵的民办学校,优势明显。长期以来,由于珠三角一带公办学校资源相对紧缺,外来工数量又非常多,占全区人口的半壁江山,入学需求十分庞大。僧多粥少之下,让自己的孩子入读公办学校,一直是广大外来工难以实现的梦想。如今却有近九成放空,问题的症结出在设定的门槛上。

  按照规定,外来工子女申请入读番禺区公办学校,需要达到三大基本条件:在番禺区连续居住满3年及以上,持有居住证;在广州地区合法就业、参加社会保险累计满3年及以上;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无政策外生育的外来务工人员。而这三大要求对于外来工而言有点“高”。

  据称,“仅‘符合计划生育政策、无计划外生育’一条,就令众多‘超生游击队’却步。暂住证也是,咨询人数多达6200人次,但办理暂住证者不足680人。”而社保参保比例,珠三角这一带大概只有20%—30%。显然,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时,没有对当地农民工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调研,没有顾及农民工的现实状况,政策流空也就不可避免。

  其实,根本的问题还在于,相关部门到底有没有解决外来工子女就读难的诚意。如果真是着眼于解决外来工子女的就读问题,本来就没有必要对他们的父母提出条件,这实际上是让孩子去背负大人的“原罪”和过错,是另一种形式的“拼爹”。读书,归根到底,是孩子们的权利,与他们的父母何干?当一边就读难,一边近九成名额放空,面对孩子,情何以堪?

  现在看来,解决外来工子女就学难,确有教育资源不足等制约因素,但主要是外来工子女能否享有同等权利的问题。如果外来工子女与当地的孩子享有同样的受教育的权利,就理所当然地应该纳入当地的教育体系之中,甚至连所谓的名额都不合理。实际上,国务院规定从2009年元月份起,学校免收借读费,就体现了这样的精神。

  显然,就读公办学校,并不是对外来工子女的“恩赐”,一定要他们爹妈符合“门槛”,本身就是一种城市人的傲慢,而所谓公办学校的名额,也因此必然难脱“忽悠”之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