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400人仅1人报名,该反思什么?
(2011-08-23 08:13:25)
标签:
贵阳市劳动力成本工资成本压力招工难加薪杂谈 |
分类: 时评 |
2011-08-23黔中早报>喷水池
应对“招工难”必须加薪
钱夙伟(浙江湖州 职员)
前天贵阳市人力资源市场举办“2011年服务贵阳市工业园区大型人才招聘暨百名高层次人才引聘洽谈会”,吸引了1.8万人次进场求职,但只有1819人投递简历,758人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或协议。其中一些企业打出数百人的用人计划,但应聘者只有寥寥几人。求职者普遍认为,不少岗位工作强度大,但待遇偏低,所以求职的积极性不高。当天贵州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公司,在招聘会上拟招生产工人400名,但仅有1人报名。(《贵州商报》8月22日)
事实上,目前也正是工资水平低的企业招不到工,而工资水平高的企业,缺工状况相对较轻,个别工资高且待遇好的企业不仅不愁招不到人,人们还要排队等候求职。由于有技能的年轻劳动力(这些城市制造业发展所需要的最重要的劳动力),集中流向了工资高的企业,更加剧了低工资企业的“招工难”。
显然,于依然“一个月一千多元”工资水平的企业而言,加薪已是大势所趋。当然,这对企业来说确实有成本压力,然而,如果招不到人,生产力不足,成本压力更大。
当然,低水平的工资,低廉的劳动力成本,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制造业的主要支撑。因此带来了大量生产订单,所赚却十分可怜。不仅如此,凭借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赚这蝇头小利,还必然让企业陷于低水平循环的境地之中,企业不可能有资金投入创新、技术投入和打造品牌。从长远来看,企业也不可能有可持续的发展。
实际上,工资上调正可以成为加快产业升级、促进增长方式转变的驱动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迫使企业通过发展教育和培训,以劳动力质量代替数量,既减小劳动力成本提高带来的冲击,也将形成企业用工与劳动力素质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