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有压力非得靠宣泄?

标签:
少儿宣泄心理疏导思想工作宁波市洪塘中学杂谈 |
分类: 时评 |
2011-06-08北京晨报
心理疏导简单化了
钱夙伟
其实,如此的宣泄已被不少学校当作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内容,只不过形式不同,有的是“发泄墙”,有的是“受气包”。然而,学习成绩不理想,学习负担吃不消,人际关系不睦、误解引起的委屈,家庭氛围不和谐、父母责骂,或者自己都说不出是什么原因的莫名其妙的烦恼,这“敏感的青春期”的种种问题,让一堵墙或更形象的一个假人挨一顿揍,以为就能揍跑,就能达到“自我平衡、自我调节”,显然是把思想工作过于简单化了。
实际上,具体到每一个学生而言,即使出现相同的问题,也有不尽相同的原因,解决的方法也当然要因人而异。即使这样的发泄产生一时的效果,但显然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
在成长的道路上,遇到挫折、困顿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如今生活节奏加快,使有些问题更加突出,或者提前出现,根本的方法还是要正确引导,找出原因。要让学生逐步认识到,社会是复杂的,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长期靠不管三七二十一地一通发泄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解决心理障碍,只能养成任性、霸道的习性,使心灵逐渐扭曲变形。
“宣泄室”实际上反映出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将学生当作平等交流对象,“和风细雨”、“润物细无声”、循循善诱的思想工作的欠缺,面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社会、家长、老师都表现出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要么靠急风暴雨式的“批评加检查”,要么靠学生的自我发泄,就想解决问题收到效果,这恰恰说明了当前下工夫做过细的思想工作的必要和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