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22日人民法院报
钱夙伟
近日,有关伍皓将被调职的消息不胫而走,向来知无不言的伍皓这一回却变得沉默了许多。一周前,他曾对自己的微博作出了新的定位:“本博改为只发宣传信息,回避谈个人的任何事情和个人观点,虽然少了些趣味性,但织围脖一年多以来,终于找准了官员微博的定位。官员开微博,就不能有自我,虽说很残酷,但在目前的网络环境下,只好如此。等中国网民的素养普遍提高以后,再展现个性吧。可惜觉悟晚了些。”
(1月17日广州日报)
伍皓的“觉悟”实在令人失望。伍皓,这名年轻的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从主动“暴露”个人生活,到与一干网民唇枪舌剑,直至后来差点就诉诸公堂,无疑是去年最不缺故事的网络人物。显然,尽管伍皓的许多观点网民不能认同甚至反感,但也正因其个性的鲜活展示,让网民对似乎本应表情一律的宣传官员,有一种近乎零距离的接近和亲切。
显然,伍皓的“觉悟”是消极地“接受教训”。实际上,个性化已是新时期官员最令人耳目一新的特点。随着大环境的变化,官员的言行风格正在经历从拘谨到开放的变化。新时期个性官员越来越多,敢说狠话敢说真话的官员也越来越多,官员沉闷、枯燥的“大多数”形象开始改变。比如官员讲话,纷纷表现出个性化的风格,即使一贯让人以为是不苟言笑的发言人,也常有令人为之击节的个性致辞。而这当然也是与“网民的素养”相吻合的。因此,现在官员的个性化,已是大势所趋。
实际上,个性化本来就是官员的基本素质要求。个性需要官德的支撑。个性化必然要以真诚待人,以真面目示人,这首先要有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个性也必然要以学识才华作为基础,腹有诗书,更有真知灼见,才能把握住适当的度,才有个性的张扬,否则,就必然露出腹中空空的底子,自以为个性,却不过是落人笑柄。因此,以个性示人,是对知识经验积累的极大挑战。
其实,无论我们的民族文化,还是我们的民族性格,个性化都是传统的基因。只不过很长一段时期以来,我们习惯于刻板乃至呆板的模式程式,以至今日官员的个性化还在起步之初。如今伍皓似乎是“折戟”于“个性”,其实却是并无领悟到个性的真谛,而浅尝辄止,则更不可能进入个性的“胜境”。显然,伍皓的“觉悟”是一种逃避,更是倒退,或许今后会少些“风波”,但也必然滑向平庸。
(作者单位:浙江省湖州市建设银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