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是被叶菲忽悠了吗

(2010-12-12 08:49:47)
标签:

叶菲

美国

总统奖

总统教育奖

总统学者奖

教育

杂谈

分类: 文化

2010年12月12日西安晚报
■钱夙伟

 

    一个美籍华裔女孩,曾经因为获得“美国总统奖”而受到国人赞誉;最近,同样是因为“美国总统奖”,她却受到了媒体的质疑。她叫叶菲。自幼随父母去匈牙利读书,后去美国留学,并于2009年出版著作《做最棒的自己——获美国总统奖的女孩的经历》。(12月11日《解放日报》)

    现在终于清楚了,原来,这“美国总统奖”其实是“总统教育奖”,并非“一个州只有一个人能拿”,而是“很一般,相当于中国的三好学生”。而“总统学者奖”才是美国优秀高中生的最高荣誉,每州一男一女两个名额,另加上数十名其他领域的学生,每年全美只有141位学生获得这一奖项。“总统学者奖”获得者才享有总统接见并与总统合影的殊荣。

    确实,我们原先并不清楚其中的区别。否则,叶菲的这个“总统奖”也不会“受到国人赞誉”,中央电视台《华人世界》栏目更不会为叶菲“做了一档专题栏目”,让叶菲在电视节目中展示“总统教育奖”奖状。然而,这其实并不重要,真正的问题却在于,如果叶菲得到的是“总统学者奖”,而且真的“受到总统接见”,难道就值得如此热捧了吗?

    其实,无论“总统教育奖”还是“总统学者奖”,于高中生,既然都是对“成绩优秀”的表彰,其意义也不过在于激励,也不必过分夸大和拔高。毕竟,学生中也有不同的类型,有的是大器晚成,有的有自己独特的专长,并非学习成绩所能体现,而且,未来的发展更未可知,因此,对这样的表彰和奖励,大可以平常心对待。否则,不仅不利于甚至有害于他们的成长。

    显然,与其说我们被叶菲忽悠了,还不如说被根深蒂固的“状元”情结忽悠了。如今每年的高考过后,“状元”的炒作成了社会的畸形景观,出了一个获得“美国总统奖”的华裔“洋状元”,炒作和渲染自然就更多一分狂热,以至自摆“总统奖”的乌龙。叶菲大概深谙其道。但是,即使她真的要想利用我们的“状元”情结,走自己的成名捷径,除非我们再不把所谓“状元”当回事,否则,对叶菲的质疑,就明显底气不足。

  (作者系评论员)

 

2010年12月12日北京晨报http://www.morningpost.com.cn/sibian/pinglun/2010-12-12/88998.shtml

2010年12月12日楚天都市报http://ctdsb.cnhubei.com/html/ctdsb/20101213/ctdsb1252755.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