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更多农民工变身技能大师

(2010-11-30 08:42:35)
标签:

张吉平

技能大师

春天里

杂谈

分类: 时评

http://pic.thebeijingnews.com/news/0563/2007/08-29/0023@117683.jpg

2010-11-30 新京报
钱夙伟(职员)

 

    一张白色讲稿被一双布满老茧的大手紧捏着,边角因汗水的浸湿而有些皱褶。11月19日,站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讲台上,代表第三届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获奖者宣读倡议书的张吉平,额角渗出汗珠。这位曾经的农民工觉得自己仿佛做了一个26年的梦。

    前不久,两个农民工的一曲《春天里》,无疑倾诉出了农民工的心声。无论“老无所依”,还是“悄然离去”,不言放弃,显然是当今农民工的主流。但是,如何走出困境,也依然是农民工最大的困惑。

    无疑,像张吉平那样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乃至变身技能大师,是值得借鉴的一条成功之路。当然,除了自身的努力,也尤其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帮助。比如,创造条件,提供各种培训的机会,帮助农民工学习和提高文化技术,尽快实现向“技术蓝领”的转型。

    无疑,当更多的农民工变身技能大师,农民工才有望真正融入城市,才能更有尊严地生活在“春天里”。
http://mt.rednet.cn/hngrb/images/logo.gif

让更多的农民工变身技能大师
2010/12/1湖南工人报
●钱夙伟

 

  一张白色讲稿被一双布满老茧的大手紧捏着,边角因汗水的浸湿而有些皱褶。11月19日,站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讲台上,代表第三届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获奖者宣读倡议书的张吉平,额角渗出汗珠。“我们向全国职工发出倡议:不断提升自身素质,积极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努力争当推动科学发展的楷模……”听到台下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这位曾经的农民工觉得自己仿佛做了一个26年的梦。(11月29日《工人日报》)
  如同张吉平当初刚从农村进入胜利油田钻井队时那样,干的是“晴天一身泥、雨天一身水”的重体力活,于现在的农民工,大多从事的依然是繁重的、基本上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的体力活,不仅收入普遍较低,还受年龄、体力的限制。也因此,农民工的处境依然处于艰难之中,也因此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
  前不久,两个农民工的一曲《春天里》,无疑倾诉出了农民工的心声。无论“老无所依”,还是“悄然离去”,不言放弃,显然是当今农民工的主流。但是,如何走出困境,也依然是农民工最大的困惑。虽然这两个业余歌手凭借这曲《春天里》在网上走红而有望从此脱困,但如白岩松所说,这样的机会就有如买彩票中头奖。
  无疑,像张吉平那样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乃至变身技能大师,是值得每个农民工借鉴的一条成功之路。一方面,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始终与工人的技术水平同步。尤其是现在随着现代企业科技水平的提升,熟练技术工人的紧缺,更成为制约不少企业转型和扩大生产的瓶颈。另一方面,新一代农民工有着更高的文化素质,而由于农民工大多具有实践经验,如果又能像张吉平那样肯钻研,因此改变自身命运,可以说于每个农民工都有机会。
  当然,除了自身的努力,也尤其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帮助。比如,对农民工的关爱,不能只停留于“吃饱、穿暖、住好”的层次,而是创造条件,提供各种培训的机会,帮助农民工学习和提高文化技术,尽快实现向“技术蓝领”的转型。无疑,当更多的农民工变身技能大师,农民工才有望真正融入城市,才能更有尊严地生活在“春天里”。

 

http://www.jsgrb.com/images/loge.jpg
期待更多农民工成为“技术蓝领”
2010-12-02江苏工人报
钱夙伟
 
  一张白色讲稿被一双布满老茧的大手紧捏着,边角因汗水的浸湿而有些皱褶。日前,站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讲台上,代表第三届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获奖者宣读倡议书的张吉平,额角渗出汗珠。“我们向全国职工发出倡议:不断提升自身素质,积极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努力争当推动科学发展的楷模……”听到台下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这位曾经的农民工觉得自己仿佛做了一个26年的梦。(11月29日《工人日报》)
  如同张吉平当初刚从农村进入胜利油田钻井队时那样,干的是“晴天一身泥、雨天一身水”的重体力活。现在的农民工,大多从事的依然是繁重的、基本上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的体力活,不仅收入普遍较低,还受年龄、体力的限制。也因此,农民工的处境依然处于艰难之中,也因此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前不久,两个农民工的一曲《春天里》,无疑倾诉出了农民工的心声。无论“老无所依”,还是“悄然离去”,不言放弃,显然是当今农民工的主流。但是,如何走出困境,也依然是农民工最大的困惑。
  无疑,像张吉平那样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乃至变身技能大师,是值得每个农民工借鉴的一条成功之路。一方面,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始终与工人的技术水平同步。尤其是现在随着现代企业科技水平的提升,熟练技术工人的紧缺,更成为制约不少企业转型和扩大生产的瓶径。另一方面,新一代农民工有着更高的文化素质,又大多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如果能像张吉平那样肯钻研,改变自身的命运,可以说于每个农民工都有机会。
  当然,除了自身的努力,尤其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帮助。比如,对农民工的关爱,不能只停留于“吃饱、穿暖、住好”的层次,而要创造条件,提供各种培训的机会,帮助农民工学习和提高文化技术,尽快实现向“技术蓝领”的转型。无疑,当更多的农民工变身技能大师,农民工才有望真正融入城市,才能更有尊严地生活在“春天里”。

 

 

http://mt.rednet.cn/hngrb/images/mainlogo.gif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