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8分钟底线保专家门诊质量

(2010-08-13 07:52:42)
标签:

保时

专家门诊

问诊

医疗质量

底线

杂谈

分类: 时评

2010年8月12日联谊报>民主论坛 
钱夙伟


  日前,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在市级医院中试点首推“保时专家门诊”服务,在8个科室中,规定每个初诊病人的就诊时间需保证8~12分钟。
    本来,看病问诊,不需要设这样一个至少8分钟的“时间底线”。因为患者的情况千差万别,有的老病号复诊,专家情况了解,用时相对较短,而有些初诊,或者疑难杂症,必然要用较长的时间,这本来应该由病况决定,最终由医生来“自由裁量”。
    要“保时”,显然是由于目前问诊时间得不到保证。客观上是专家“资源”稀缺,“僧多粥少”,专家忙不过来,只能尽量压缩问诊时间。而“快切萝卜不洗泥”,看似效率高,但专家疲惫,不可避免地影响服务质量。而且,由于医患信息不对称,造成患者对诊断的怀疑,经常辗转多个医院看病,通过数次复诊来寻求答案,既增加了患者的看病成本,甚至有可能延误病情。“保时专家门诊”,于医院虽然减少了收入,但既维护了专家的权益,更维护了患者的权益,显然值得肯定。
    然而,“保时”却不一定能必然地提高问诊质量。不少患者有体会,往往多问了几句,不少专家就不耐烦,固然这是因为后面有许多人排着队,但于医生,耐心解答病人的问题,这是起码的医德,而且本身也是诊疗的一部分,因此是医生基本的职责,而这根本是不能以时间紧张来推托的。显然,于这样的专家,虽然设一个“时间底线”,但也会敷衍了事,只是把时间“填”满而已。
    无疑,在目前的情况下,如果没有“保时”,医疗质量更得不到保证。但“保时专家门诊”毕竟只是保证医疗质量的次优选择。提高医疗质量的关键,是提升医德。唯有如此,才能建立医生与患者的彼此信任,而当患者能够充分地配合医生,医生就会在有限的坐诊时间里,最大化地发挥自己的价值,使专家资源不足得到相应的缓解,而这当然最终也有利于患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