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7-03武汉晚报>街谈
钱夙伟(职员)
一场“议价会”后,老板与员工达成一致协议,把每片剪板的工价提高到2.6元。“这是两人一组的活,按照每天100件的工作量,一个月的工资也有3000多块,这样的工资差不多了。”工人李良军对这次的议价结果表示满意。(7月2日《浙江日报》)
跟员工一起协商工资,是永康喜盈门门业公司创办以来的“老传统”,老板朱高攀说,议价的目的是保障员工的收入,平等对待员工,尊重员工。就凭着共同议价互相尊重,喜盈门门业公司3000名员工中80%是老员工。
无疑,工资堪称员工的核心利益,然而现在工资的“定价权”,基本上单方面地掌握在老板手里,员工没有话语权,这显然既不公平也不合理。而且,工资与工作量是否对应,有时候要做过以后才知道。因此,员工虽然也有用脚选择的权利,但是,到这时往往已经吃了亏。而且,总是以这样的方式选择企业,事实上也经不起折腾。
而这对老板其实也是不利的。虽然工资“定价”偏低看似老板赚了便宜,但是,却留不住人,尤其是留不住技术工熟练工,人往高处走,人才向工资水平更高或者合理的地方流动,这本来就是挡不住的规律。人才的频繁跳槽,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而缺乏人才的支撑,企业后劲乏力,也不可能有可持续的发展。
工资可以“议价”,不仅使得员工的付出与得到,更加科学合理,保障了员工的收入,而且,“议价”本身,也让老板与员工置于平等的位置,体现了老板对员工的尊重,老板与工人的关系因此融洽和谐,而在这样一个氛围里,也有利于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使自己的价值得到最大化的发挥,这于老板和员工,无疑是一种双赢。
据悉,在永康已有不少企业采用议价方法,与员工共议工资。当现在不少企业,尤其是珠三角代工企业为薪资纠纷不断,甚至出现极端事件,这种情势下的涨薪,劳资双方都已身心交瘁。由此,永康的工资“议价”,不失为借鉴之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