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非遗"不能扔给市场了事

(2010-05-27 08:19:46)
标签:

非遗

复州皮影戏

绝境

宋国超

文化

分类: 文化

2010年5月26日中华读书报   
浙江省湖州市 钱夙伟

 

  4月16日上午,大连惠丰博物馆内,落脚在此的复州皮影戏班“义和班”班主宋国超忙着拾掇各种演出的道具,过一会将有300名小学生来看他的演出。“今天是第一次开张。”宋国超苦笑着,“以前这些活都是徒弟们干的,如今他们都回家务农了,我也成了‘光杆司令’。”(4月24日《半岛晨报》)

  作为大连地区传统文化代表之一的复州皮影,是大连唯一跻身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面对如今的处境,宋国超显得很无奈,“没有市场就无法生存”。

  这其实是“非遗”普遍的尴尬,于“非遗”也不可避免。“非遗”正是因为与现实存在着巨大的落差,不为当今社会的市场所广泛接受,知音乏人,才濒临绝境,否则,也不会成为“非遗”,也不需要保护。

  也因此,“非遗”与市场是时下无法回避的矛盾,把“非遗”扔给市场了事,让“非遗”传人自己去找市场出路,无异于加速“非遗”的绝迹。就如复州皮影戏,让他们自己去争夺市场,尤其是年轻消费者,面对诸如网游、大片,当然难以匹敌,“非遗”传人连靠“非遗”谋生都难。

  无疑,保护“非遗”,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面予以扶持,对“非遗”要有政策上的倾斜,比如复州皮影戏的演出,要给予一定的补贴,或由政府出资组织公益性演出。对“非遗”的传人,保证一定的生活福利享受,让他们首先无生存之忧。

  当然,“输血”的目的,最终是增强“非遗”本身的“造血”功能,以强健的“体魄”去重新赢得市场。而这当然并非没有可能,比如复州皮影戏,如专家建议,如果把皮影艺术的价值开发出来,做成各种影具,不仅是极受欢迎的旅游工艺品,而且成为“皮影真正走向世界”的载体。

  显然,“非遗”的传承和发展,固然应该向市场要生机,但当“非遗”大多处于“苟延残喘”之中,现在亟需的是“输氧”“输血”,只有在扶持之下,才有可能走向市场,并在逐渐适应市场的过程中,摆脱“濒临绝境”,进而重新焕发生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