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东莞的拒绝因何可贵?

(2009-07-31 10:45:13)
标签:

环保

污染项目

引进项目

地方官员

gdp

东莞

杂谈

分类: 时评

2009-7-31中国环境报
钱夙伟

  据报道,今年上半年广东省东莞市共拒批不符合产业政策、选址不宜等污染项目51个,其中拒批重点污染企业7家。
  当前,在保增长的大背景下,各地招商引资的竞争很激烈,51个项目的投资,就像一块大“肥肉”,相信不少地方都会全力拼抢。虽说这些都是污染项目,但环保许可证等手续在地方保护主义的作用下,要办成也不是难事。因此,东莞市的主动说“不”,确实难能可贵。
  现在,不少地方在招商引资中存在不顾污染先引进项目再说的现象,这是因为对很多地方官员来说,引资是每年的硬指标,事关当年的绩效考核,与头上的乌纱帽直接挂钩。至于污染,往往要在项目建成投产后才能暴露,而这时引进项目的官员可能获得了升迁、调任。同时,按照目前的问责制,恐怕也追究不到他的头上。这也正是一些地方经济越发展、污染越严重的原因所在。
  而东莞半年内拒绝多达51个污染项目,显现了当地领导官员真心实意“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责任意识。正是立足于此,他们自觉地筑高选资门槛,坚持科学发展,对污染项目实行“一票否决”。
  然而,期望所有地方官员都能像东莞的官员那样毕竟是不现实的。在现行GDP的考核体系之下,受自身利益驱使,不少地方片面追求GDP其实很难避免。因此,这51个项目虽然被东莞拒之门外,却很可能被其他地方奉若上宾。
  在当前我国生态环境破坏、资源浪费严重的严峻形势之下,筑高选资门槛对所有的地区都应该是刚性要求,而不是只凭地方领导的自觉意识去做。因此,拍板引进项目的地方官员,必须同样对这一项目的污染把关负责到底,一旦发现失职、渎职行为,无论其身在何处,都必须进行责任倒查。只有这样,污染项目不仅会被东莞拒绝,在国内任何地方,也不会有落脚之地。

 

对污染项目就应说“不”

2009年7月18日九江日报>热点短评
钱夙伟

 

    今年上半年,东莞共拒批不符合产业政策、选址不宜等污染项目51个,其中拒批重点污染企业7个。

    在我国生态环境的破坏、资源的浪费几乎已到了极限的严峻形势之下,筑高选资门槛,对所有地区,都应该是刚性的一刀切的要求,绝不能只凭地方领导的自觉意识。而对于拍板引进项目的官员,对污染的把关,必须负责到底,一旦发现失职渎职,无论其身在何处,都必须责任倒查。若此,凡污染项目,不仅会被东莞拒绝,在其他任何地方,也都不会有落脚之地。也只有这样,东莞的拒绝,才真正是有意义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