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0万元叫卖公务员岗位是真是假

(2009-07-01 08:16:23)
标签:

求职

招聘

公务员

潜规则

岗位

杂谈

分类: 时评

2009年06月30日河南商报
■钱夙伟(银行职员)

 

  “公务员……大专以上……35岁以下……30万元马到成功……130××××××××”一则这样的“价格表”张贴在了一家便利店的门前,标价叫卖公务员岗位。(6月29日《半岛晨报》)

  对于记者“是潜规则还是骗局?”的咨询,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相关负责人周国伟说:“这还用问?一定是骗子!”他表示,公务员考试是公开、公正的,并有严格的考核程序,希望报考公务员的市民不要轻信那些所谓的能人,以免上当受骗。

  但问题恐怕并不那样简单。其一,既然“卖主”敢于让“便利店当担保”,恐怕就有别于那种一得手就跑得无影无踪的街头或网络骗子。其二,“30万元马到成功”,开出如此大的价码,大有“非诚勿扰”的意味。其三,据交易“办理的程序”,是“先通过考试,然后在面试环节交钱,无论哪个部门,只要提前把钱交了,都能办。”而面试,众所周知,正是公开、公正的软肋。

  当然,现在对面试,有着许多的防作弊措施,比如评委分成几组,考前临时抽签等。但是,对于神通广大的“能人”,即使是高科技的反作弊,也有更高科技的作弊手段来破解,而面试,相比于笔试,其作弊更多地用的是关系和人情,而我们又历来号称“熟人社会”,显然,也要容易得多。

  事实上,面试中的这种“潜规则”,在不少地方已是公开的秘密。挤进面试后,笔试的排名,并没有多少意义,面试没有白纸黑字的答卷,即使明目张胆作弊,连个说法都无从去讨。在这样的背景之下,30万元叫卖公务员岗位,显然并非空穴来风。

  也因此,即使这确实是一个骗局,也并不能否定“潜规则”的存在。如何堵住面试环节的漏洞,或许正因这猖狂的街头叫卖广告,而愈显紧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