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25日教育信息报
钱夙伟
杭州多项政策推动大学生创业实训,并从服务外包开始“对大学生补课”。数据统计,1-8月,服务外包已培训人员5932人。另外,政府还计划设立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助学金试点,资助对象为大专院校毕业,有志于在杭州服务外包行业就业的优秀大学生,政府代垫学费,就业再还款。(9月4日《都市快报》)
杭州市人才中心做过一个“毕业生创业就业调查”,结果显示:缺乏实际工作经验是大学生就业创业的一道坎。杭州市长蔡奇把大学生创业实训工作比作“对大学课程的补课”:他说,“去年,一家印度软件外包公司入驻杭州,问我要1万名员工,我只有很无奈地说no。”因此,杭州现在的措施是,“社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确实,现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除了工作岗位的僧多粥少,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大学生不能适应岗位。因此许多单位在招聘时,把多少年的从业经验当作一项必不可少的条件。这无疑加剧了大学生的就业难,而且还将使就业难陷于恶性循环之中,因为大学生没有经过工作岗位的实践,哪来的工作经验,而没有工作经验,也意味着不可能找到岗位。
根据国家劳动保障部的最新统计,去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495万,今年将达到559万,分别比上年增加86万和60多万,预计今后三年内将以每年50万的速度增长,由于解决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历史遗留问题的任务仍然很重,新成长劳动力已进入高峰期,大学毕业生已处于严峻的“就业寒流”之中。而以现在大学毕业生的实际状况,一味地推给市场,是行不通的,要靠他们自己八仙过海自找工作自我创业来解决就业难,也几乎是不可能的。
尽管现在国家不可能再来管大学生的分配,但解决就业,毕竟是政府的职责,提高就业率,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需要,因此,对于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难,政府不可能甩手不管。
当然,为帮助大学毕业生实现就业,现在许多地方政府确实也尽了很大的努力,譬如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机会。但是在大学毕业生大多还不能适应岗位需要、甚至普遍缺乏生存技能,而工作岗位又把从业经验当作必要条件的情况下,这显然近乎于口惠而实不至。也因此,杭州的“对大学生补课”,就显得很实在,也很可贵,应该推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