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27日浙江工人日报>工论
钱夙伟
5·12以来,灾情牵动着每个人的心,几乎所有的人,都关注着灾区,为灾区出力,为灾民分忧,成为大家的共同目标。而无数救援者,更是纷纷奔赴前线,舍生忘死,没日没夜,或搜救废墟中的生命,或救治伤员抚慰灾民,无不视灾区为自己的家乡,灾民为自己的亲人。灾情是残酷的,但人性却处处闪烁着温暖的光芒,而强烈的自觉的公民意识,更让救灾成为全民的大行动。
这次抗震救灾中,人性的回归确实于伤痛中给人以慰藉。虽然身处物欲社会,功利的追逐,已让不少人的心变得坚硬冷漠,但地震后人们的守望相助生死不弃表明,人性终究是永远都无法泯灭的。然而,于一个公民社会,人性只有以公民意识作为灵魂和核心,也就是和公民的责任紧紧联系在一起,才有更持久、更强大的力量。实际上,也正是公民意识的空前觉醒,让这场前所未有的人类大拯救,震惊了世界。
本来,公民意识是每一位公民所必不可少的。作为一个法律概念,公民是以一个国家的成员的身份,参与社会活动、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公民显然是一个崇高的称号。但长期以来,有多少人始终清醒地记得自己的公民身份?乃至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前苏联的电影中,经常把人称呼为公民,竟让我们觉得新鲜和陌生,而这恰恰显示着我们公民意识的淡薄。也因此,许多人活得窝囊、猥琐、麻木、冷漠,既有辱于公民的称号,更忘却了公民的责任。
这场特大灾难,让灾区蒙受了巨大的苦难,但同时唤醒了国人的公民意识,或许让人始料不及。5月19日14时28分,无论是在大街还是家里还是单位,大家都肃立,为认识和更多不认识的逝者默哀,多少人还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悲痛的眼泪。三分钟默哀结束后,北京天安门广场成千上万的人群仍然自发地聚集着,手持国旗和菊花,高喊:“加油四川!加油中国!”那种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公民责任意识,真是感人肺腑撼人心魄。
显然,突如其来的劫难让我们明白,生命如此脆弱,家园不堪一击,惟有每个公民都承担起自己对于社会的责任,关爱、团结、坚强,我们才有应对天地无常的力量。于是,这些天来,我们惊异于自己的改变,斤斤计较的人,此刻慷慨地在捐款箱里放进一张张大钞;牢骚满腹的人,却在喝止那些无谓的指责和抱怨;麻木冷漠的人,心肠也变得柔软,真心地为灾民祈福。虽然我们自己依然有着那么多的不如意,但灾难当头,每个人都表现出了一个公民的风范。
这场灾难终究会过去,我们的生活又会恢复到以前,创痛将会抚平,惊天泣地的感人故事也都将成为记忆,但是,经历过一次灵魂的洗礼、精神的涤荡、意志的淬火,我们有理由期望,公民意识的弘扬,将从此成为社会的常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