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时事评论 |
分类: 时评 |
2007-09-15大众日报>大众观点
□钱夙伟 漫画/李晓宜
W020070915292888289167.jpg
在山西省县市区综合考核中,“首富”河津市因环保不达标被取消百强县评优资格。该市2004年进入“全国百强县”第96位,是山西GDP百亿县,但污染也“名列前茅”,财政大户几乎都是污染大户,因而在评比中被一票否决。(9月14日《中国青年报》)
山西当地流传一句顺口溜:“宁在夏县呆一年,不在河津呆一天”(夏县也位于运城市,是国家级贫困县),这形象地说明,这个“首富”并没有给老百姓带来多少幸福感,反而是极沉重的环保灾难。
从某种意义上说,河津这个所谓的“GDP百亿县”,经济发展实际上处在“虚增”状态,而且可能还是一个负数——环境一旦污染,治理的费用极其惊人,甚至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生态可能也无法彻底复原。因此,从长远看,这个“首富”其实是一个潜在的亏损户,是个欠下了子孙债的“首富”,其靠污染而暴涨的财富,是以人的生命健康为代价的。
因此,把“首富”逐出“全国百强县”具有积极意义。当然,仅仅如此,还是不够的。有关方面应该按照我国《环境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对造成环境污染的责任人进行追究,尤其要对那些“污染大户”要一律关停,同时要采取得力措施,尽快恢复当地生态。
概而言之,不能保证生态环境的发展是一种失败的发展。中央一再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然而在一些地方,说得多、做得少,致使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山西把“首富”逐出“百强县”,无疑是在纠正一种错误的发展观,但愿此类举动能给其他一些地方带来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