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9-3河北青年报
钱夙伟
当今,西装几乎已经成了男士正装的代名词,但在昨天,上海服装界又推出了一套男士正装“中华装”。据悉,此套“中华装”即将进入系列化设计和市场推广阶段。(9月2日《东方早报》)
据称“中华装”“暗门襟”的设计结构寓意中华民族的内敛沉稳;门襟内为五粒扣、袖口为四粒扣,象征五湖四海;夹里设计采用“中”字式内胆且字体居中,有中华民族为人正直、办事公正之意。于是,这就不只是一套普通的男士正装,而大言不惭地成了中华民族的“正装”,因此谓之“中华装”。
五粒扣、四粒扣之类,居然可以如此机械而随意地解读,从而成为民族精神内涵的象征性元素,简直是贻笑大方,如果如此简单设计的叠加,就成了一个民族的“正装”,还轮得到你来设计和推出“中华装”?
其实,服装从来不是会微会标之类的设计,不是宣传教育或者自我标榜的载体,因此,以前穿唐装汉服长衫马褂,并非是因为其中有“为人正直、办事公正”之类的元素符号,可以穿出民族节气,就如现在穿西服,与有没有一颗中国心毫无关系。
当然,服装的演变和流行,有其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的背景,但是,形势比人强,因此,如今大街上见了穿中山装,必然如现在的吊带衫出现在二三十年前一样。显然,价值观是稳定的,服装却总是趋时的,没有必要把两者强扭在一起,而这也正是风气开化和文明进步的体现。
尤其是如今个性化的多元时代,服装之变更是幻莫测异彩纷呈,实际上也无法强求一律。譬如即使是似乎不变的西服,其实也早已时装化,二三年前的款式,一不留神就已落伍过时。要以一个“中华装”来推广并统一为男士的正装,显然是异想天开。
因此,上海服装界要推出一套新的男士正装固然并无不可,但就不要把名头挂得太大了。当然,名头大可以弄出动静,但以为有“中华装”的名头,就会让人趋之若鹜,就像那时人人以穿军装为荣,从而形成一个巨大的市场,且不说观念陈泪,也未免一厢情愿。
2007-09-3法制晚报
寓意穿不到心里
钱夙伟
新闻回放 当今,西装几乎已经成了男士正装的代名词,但在9月1日,上海服装界推出了一套男士正装“中华装”。(据《东方早报》)
据称“中华装”“暗门襟”的设计结构寓意中华民族的内敛沉稳;门襟内为五粒扣、袖口为四粒扣,象征五湖四海;夹里设计采用“中”字式内胆且字体居中,有中华民族为人正直、办事公正之意。于是,这就不只是一套普通的男士正装,而成了中华民族的“正装”,因此谓之“中华装”。
我认为服装不应该是宣传教育或者自我标榜的载体,就如现在穿西服,与有没有一颗中国心没有必然联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