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5-14
华夏时报
钱夙伟
时至5月第二个周末,西方母亲节将临。全国政协委员李汉秋12日表示,已与45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吁请将孟母生孟子之日定为中华母亲节。(5月13日《江南时报》)
此举的原因据称是“当中华儿女吮吸母亲节的文化乳汁时,这位母亲代表却是洋妈妈,这样的事不宜再继续下去”。然而依我看,这大可不必。母亲节本来就不分土洋,母亲节是全人类的需要。人类的爱心从母爱、爱母开始,任何一种语言,“妈妈”的发音几乎相同,每个婴儿的第一声呼唤,几乎都是“妈妈”。纵观不同的文化,都有感恩母亲的共通感情,中国虽然未曾设置过母亲节,但不忘母亲养育之恩,从来就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
而“母亲节”的“母亲”概念,则具有广泛共同的属性,既然每个母亲都是伟大的,也就根本没必要确定具体的哪个母亲为形象代表。实际上,母亲节虽然从西方引进,但谁也不认为有一位“洋妈妈”是母亲代表。因此,如果将孟母生孟子之日定为母亲节,有可能突出对孟母的纪念意义而喧宾夺主,反而使这一节日的普遍性含义狭隘化。
至于母亲节是西方人创立,以为过现在的母亲节有“跟着洋人走”之嫌,更是一种缺乏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我们的许多节日,譬如“五一”节、“三八”节,都不是“跟着洋人走”的吗?现在这些国际性的节日,同时也是我们自己的节日,何曾因此而失去“中华文化主体性”?因此,为了“维系中华文化血脉,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而要推出一位本土的“妈妈”,有多此一举之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