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倒饭事件”的抗议意识显得珍贵

(2009-11-24 19:10:19)
标签:

杂谈

如果不去捍卫,权利仅仅是一张纸。而抗议,就是捍卫的一种。与“倒饭”这种抗议方式相比,我们更应该看到“倒饭”背后的抗议意识。而这种意识,是一个积极公民的萌芽。

王攀

本月20日,广东佛山桂江二中初三学生在食堂用餐时将多份餐盒倒扣桌上,原因是学生对配餐质量不满。心理咨询师认为,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对于社会和生活都有一种很强烈的掌控欲望,“他们希望世界变得更公平,但很多时候,这是他们的一厢情愿,心理落差也由此产生。”(11月24日《广州日报》)

促成“倒饭”的原因有二:一、学生对配餐质量不满,二、食堂里教师“豪华餐”的刺激。前一个为主,后一个为次。其实,我们也没有必要把重点放在教师“豪华餐”上。教师有收入,学校有补贴,工作餐丰盛,并不是学生抗议的根本原因。在这里,仅仅是学校不该让教师的的“豪华餐”跟学生的配餐放在一起对比,进而让学生产生心理落差和不公之感。但,教师“豪华餐”充其量是个导火线,学生配餐质量不佳,才是“倒饭”的根本原因。

“倒饭”事件发生后,学生“倒饭”的这种抗议方式在网上引发激辩。网友赞同者有之,反对者亦有。在我看来,与抗议方式相比,学生的抗议意识更显得珍贵,更值得珍惜;将关注点放在学生的抗议意识上,要比放在抗议方式上更为必要。

的确,“倒饭”抗议,似有过激之嫌。但我们不必担心。因为,所有过激言行,都会在另一种过激反对的言行中,最终趋于折中和理性。言论高手梁启超所言,在报纸上每每有一种极端声音,就会有另一种极端声音与之相对,最终在两种极端中,达到折中的效果;而如果言行不极端,不过激,那么就不会引起关注,更不会让问题得到解决。

事实也即如此。“倒饭”事件发生后,在佛山的一个地方论坛里,尽管有38人支持学生的行为,但也有34人持反对意见。可以说,在几乎势均力敌的对持中,“倒饭”这样的抗议方式并不会产生负面影响。相反,如果没有这样的过激行为,或者采取相对平和的抗议,那么,学生对配餐质量不满的情况,则永远得不到解决。

据报道,此前,针对配餐质量问题,学生也多次向学校反映,学校也向上级部门反映——据校方透露配餐是由上级部门指定的。向学校反映——这种抗议方式,理性倒理性了,平和也倒平和了,但一直没有效果。而正是这种理性和平和的方式得不到回应,才导致了“倒饭”这一激烈的抗议方式。学校所言是学生“把事情放大了”,并不能怪学生。因为“事情闹大才处理”,几乎是这个社会的通行规则。

事实上,与抗议方式相比,“倒饭”事件所折射的公平意识、抗议意识,弥足珍贵。不满意学校的配餐质量,很多“过来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可能也采取过诸如反映问题的解决方式,也许有些改变,但更多时候是反映无效,最后选择默默接受。但新闻中这群“倒饭”的学生,并没有像“过来人”那样忍受,而是选择了抗议。这不是“现在的学生叛逆”就能解释的,如果抗议也是叛逆的话,那么,逆来顺受的人最需要这样的叛逆。

与其说这群“倒饭”的学生叛逆,不如说他们对自己感到不满、不公的事情,比我们很多人更勇敢罢了,比我们很多人更知道争取罢了。面对不满和不平,是沉默,还是抗议?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心态的支配下,很多人习惯沉默。但问题是,如果不去捍卫,权利仅仅是一张纸。而抗议,就是捍卫的一种。与“倒饭”这种抗议方式相比,我们更应该看到“倒饭”背后的抗议意识。而这种意识,是一个积极公民的萌芽。

http://news.sohu.com/20091124/n268410229.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