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谁来监督“富家子都市飙车撞人致死案”

(2009-05-12 17:51:52)
标签:

杂谈

王攀

 

       近日,针对5月7日晚,发生在杭州文二西路的交通肇事致人死亡事故,引起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响。 “富家子弟”的标签、现场他的同伴缺乏人情的举动、以及罔顾他人生命的飙车行为,让这位肇事者变成了“全民公敌”,更有舆论质疑杭州交警对此案的处理有失公平,故意偏袒肇事一方。对此,杭州公安局负责人表示,对该案将公正办理,并真诚欢迎社会各界、新闻媒体和人民群众对办案过程进行监督。(5月12日中新网)

 

      又一起公共事件,政府调查结果招致广泛质疑。我有一个理想,就是遇到公共事件,公众无需质疑,只需静静等待政府的调查结果,然后平静地接受这个结果,真正做到“相信政府”。但这个理想往往与现实相悖。比如,陕西“华南虎”事件,由政府调查并宣布,结果网友的明察秋毫揭发了骗局;再比如,云南“躲猫猫”事件,在政府最初公开结果后,网友一片质疑,最终让一个公民非正常死亡事件的真相浮出水面;等等。

 

      而在杭州“三菱男”事件里,富家子弟胡斌开着改装的三菱车在杭州市区飙车,将斑马线上25岁的谭卓撞5米多高、抛出20多米远。对于这一引起公愤的公共事件,杭州市公安局“当事肇事车70公里/小时”的说法招到公众质疑,著名作家、赛车手韩寒称依据披露的情况看,当时的车速应在120公里/小时。而公众对当地公安机关到底是按普通的交通肇事罪还是危害公共安全罪界定这起市区飙车致人死亡事件,也保持了高度的警惕和戒备。

 

      没有约束的权力是一个怪兽,面对权势和金钱的诱惑,权力身上的恶就会显现,体现在一些公共事件的调查上则是不公。也正因此,我们假设权力是个坏东西,为了驯服这个怪兽,为权力设置了种种制度和机构上的约束和监督机制。在一些公共事件上,政府的调查结果往往不令人信服,就是在于用于约束和监督的制度和机构并未发生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一些公共事件的调查结果,“相信政府”就成了一种理想。

 

      网络为公众质疑和参与对公共事件调查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这弥补了制度和机构对权力制约和监督上的不足和漏洞。但问题是,查漏补缺不是公众的责任,制度约束和机构监督也不能总是落空;公众毕竟远离公共事件核心,难以接近事件内部,而只能从表面的蛛丝马迹发现内在的问题。公众质疑和调查推动事情真相水落石出是偶然的;而只要当事者稍作运作就可以消灭这些蛛丝马迹,从而为公众调查设置障碍。

 

      公众的质疑与不信任,源于权力约束机制和监督机构的失灵。公共事件的调查,越是指望公众发挥作用,越是让约束机制和监督机构形同虚设。再说,公众不仅没有质疑和调查的义务,而且,如果遇到专业知识或制度羁绊,公众的质疑和调查便会流于形式。比如,在“躲猫猫”事件里,云南省委宣传部官员邀请网友调查,调查的结果不过是“躲猫猫”还是“瞎子摸鱼”而已,而真相最终还是在上级权力机构介入调查最终才明了的。

 

      那么,在权力自身的制度约束和机构监督失灵后,谁来代替公众质疑和调查呢?按照我国的权力设计,政府对人大负责、接受人大监督;或者,由中立的司法机关对政府的行政行为进行监督,而公共事件调查就是行政行为。但从“华南虎”,到“躲猫猫”,再到“三菱男”,我们没有看到人大代表站出来质疑或要求政府依法严查的,相反,通过网络和媒体表达愤怒的只是公众,原本应该代表公众愤怒和表达愤怒的人大代表并不见踪影。

 

      可以说,正是对权力缺乏专职的、法定的质疑者,或者专职的、法定的质疑者不履行职责,才导致政府在一些公共事件的调查上甘愿接受权势和金钱的影响,才导致一些公共事件的调查不够客观和真实,而公众也就难以“相信政府”,进而提出质疑甚至利用各种途径证伪。显然,要让政府针对公共事件的调查客观公正,要让公众相信政府,面对政府的公开调查结果而不是质疑和证伪,则需要权力的法定、专职的质疑者履行责任。

 

      http://news.xinhuanet.com/auto/2009-05/12/content_11356100.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