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反思和重建是对“5·12”的最好纪念

(2009-05-11 12:28:24)
标签:

杂谈

王攀

 

今天(12日)是汶川大地震一周年。昨天(11日),德阳是5·12地震的重灾区,副市长李思清做客新浪,介绍德阳灾后重建进展。

 

李思清副市长的访谈很长,一半以上内容都是在谈工业项目重建,而民生工程重建只占一小部分,还是在主持人提到德阳城镇住房的重建开通率不足40%(李思清修正是50%)、远远低于工业重建的90%的情况下谈到的;而学校重建,李思清仅仅表示提高抗震能力不追求奢华,但建多少、谁来建、怎么建等都没有实质性的回答。

 

不过,网站的编辑还是把民生重建和学校重建放在导语里,做进标题里。因为这是民众最为关心的问题。

 

我们为什么要纪念“5·12”,或者说该以怎样的方式纪念“5·12”?在我看来,纪念“5·12”是为了营造一个氛围,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氛围;而重温救灾、祭奠逝者,甚至重新勾起人们的热情等,都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手段,而不是目的。纪念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理性的反思要比感性的热情更珍贵。

 

人之所以为人、之所以会进步,在于会思考和总结。对于夺走69227人(加上失踪人数超过8.7万)生命的汶川大地震这样的人类灾难,尤其更需要反思。5月7日的南方周末一篇评论,提到2005年四川的一个防震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2005〕6号)。在文件里,四川提到要“及时改造和加固各级各类危、旧校舍”——这是在汶川大地震的三年前。现在,汶川大地震能否改变人们的侥幸心理,真是让人担心。

 

对于汶川大地震的纪念,很多纪念活动多停留在手段上,而忽视了目的;在一些政府眼里,工业项目重建的重要性大于民生工程重建,民众关心的问题退居在领导关心的问题之后。比如,在访谈中,李思清表示“作为德阳‘5·12’周年祭奠活动,确定在5月12号前集中开工39个(工业)项目,投资40个亿左右”。

 

民生工程恢复重建50%,而工业项目恢复重建达90%,这说明民生工程的重建已经滞后工业项目的重建。而德阳市政府以“5·12”周年祭奠为契机推动工业重建,又有哪些民生重建也以此为契机呢?是李思清没有透露,还是根本就没有?但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至少在德阳,民生工程重建落后于工业项目重建。

 

天灾非人力所能制止,但减少天灾带来的损失则完全可以做到。汶川大地震中之所以死那么多人,是因为民生工程不够牢固,校舍成了不安全的地方,所以才有5335名(可能更多)学生遇难。重视民生工程、重视校舍安全,是汶川大地震给我们的血的教训,也是灾难中活下来的人们好好活着的要求。灾后重建的事项很多,但民生工程是头等大事。

 

纪念“5·12”,有必要把关注点放在对汶川大地震的反思上,有必要优先解决好灾区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 
 
http://news.sina.com.cn/c/2009-05-11/093017788553.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