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难不是农村学生弃考的关键
(2009-04-19 18:34:07)
标签:
杂谈 |
王攀
据重庆市招生自考办公室的统计,今年重庆有上万名高中毕业生放弃高考,其中有不少来自农村学校。记者近日在重庆江津、渝北、涪陵等区县采访时发现,导致农村学生弃考的原因,值得关注。(4月19日新华社)
大学生就业遭遇寒冬、农村教育资源严重匮乏、农村家庭经济发展落后,是农村学生放弃高考的三大原因。而农村教育资源匮乏和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又是农村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全国性的难题,也是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共同面对的同样问题。但为何就业难对农村学生的影响远远大于对城市学生的影响?为何“读书无用论”、“上学无用论”的观点主要出现在农村?为何放弃高考的学生多是集中在农村学校和农村学生?这是因为农村学生在国家整个教育资源分配中处于劣势地位。
很难想象,一个在小学没有接触过英语的农村学生,如何跟那些小学就开始学英语的城市学生竞争;也很难想象,在农村中学几乎没有亲手做化学、物理实验的机会的农村学生,如何能够提高理化知识;更很难想象,当城市孩子可以通过家教补习、名校名师点拨掌握学习技巧时,农村学生成绩不理想而又经济条件困难时如何提高成绩。
可以说,正是处在不同的起跑线上,才导致面对同一张试卷,农村学生升入重点大学和普通本科院校的机会少于城市学生。而上不了重点大学或普通本科院校,在研究生挤占本科生岗位,本科生挤占高职生、专科生岗位,而高职生、专科生岗位又被中职生挤占的情况下,农村学生放弃高考就在所难免。
所以,仅仅把农村学生放弃高考,归咎于就业难,以及朴素的成本-收益分析等“短视”行为,只会掩盖农村学生放弃高考的深层次原因。事实上,农村教育资源匮乏、农村经济条件落后,才是根本原因所在。
高考是社会阶层流动的一个主要通道,正因为它的存在和作用,让社会底层的人不会永远留在底层,让社会上层的人也不会永远高高在上,从而在社会阶层之间达到合理流动。然而,城乡经济和教育差距,让高考这个通道在农村学生面前变得坎坷不平,在城市学生面前则越来越容易。这就会造成社会流动上的马太效应:低的更低,高的更高。
我的一个观察是,对于农村家长来说,如果孩子不是学习的天才,很少是因为重视教育才坚持让孩子读书的。但问题是,学习的品质更多来自于后天的培养和引导,而较少与生俱来。而如何培养和引导农村学生爱上学习,如何让农村学生只要努力就能取得和城市学生一样的成绩,则需要政府用政策选择消除城乡教育资源分配的差距。
总之,把农村学生放弃高考的原因仅仅归于就业难,归于农村家长和农村学生的短视,归于读书无用论的抬头,是不够客观和理性的。在农村学生放弃高考的背后,如何消除城乡教育资源分配的差距,才是问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