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作文的思考

(2007-04-16 08:13:41)
分类: 评论等等

关于作文的思考

 

      从隋朝大业二年(公元606年)至清朝光绪论三十年(1906年),一千三百年间,其间因战乱、改朝换代,科举考试或稍有影响,但没有停止。科举考试的形式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但主要内核却基本没有改变,那就是“诗文取士”。一个人可以凭借一篇文章或一首诗歌而改变命运,从此做了官,当了“人上人”。于是,从有科举起,研究文章写法的人就诞生了。研究文章写法的人一诞生,妄图靠文章投机的人也就多了。这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但历史的发展是谁也没有预料到的。到了明清两朝,诗文取士的传统变为单纯一篇八股!“文章做法”之类方大行其道。这样做的惟一“功绩”是把中国作文彻底推向了技术化的深重泥沼中而不能自拔,陷天下文章成了技术化的产物,失去了灵性和创造性。请问有几篇八股文入选了《古文观止》?

     技术化仅只是作文写作的一个陷阱。更可怕的圈套是,当一个人妄图依靠一篇文章获得金钱地位时,这篇文章的意义就相当大。如果这个人把追求金钱地位视为生命的话,那写文章是不是已经可以和生命价值相等?打个明显的比方,假如一个贼靠不为人发现的手段获得了金钱是不道德的,那么一个人靠一篇文章获得金钱就是道德的吗?以研究写作技术的方式最终写出文章而取得了金钱和地位呢?当一篇文章有了这样重大的价值因素附加其上,写文章跟做贼已经没有什么区别!

    还有,一个人会在文章里写真实的想法吗?他不难道不知道为了做官而暂时委屈一下自己吗?这样,在文章中造神的责任就成了写文章的人的责任,久而久之,作文中就没有了自我,只有一个神在!仔细研读田子霖编著的《八股文观止》中所搜集的四百八十四篇八股文,我们就会发现,这么多文章,无一例外都是代圣立言,可看作“造神”的范例。田子霖将其编入“公文类”中无法归类的“其它”类之中,实在是很高明的创见。八股文被纳入公文之中,彻底证明了八股文不是一种创作,而是一种套路——依傍“四书”,摸拟圣贤,严守起承转合的文法——类同没有多少特点的公文。

    公文在我们现今通称为“应用文”,这类文章是生活中所必须的一种文章样式。但八股文却没多少实用价值。八股文可憎的面目,历来为人诟病,就连苏轼这样的文章高手,写出来的《王省维岁》、《作周恭先作周孚先》、《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君使臣以礼》等八股文,都令人生厌,了无生趣。至于李维新主编的《天下第一策——历代状元殿试对策观止》里,状元们回答皇帝的考题,虽有皇帝“悉心以对,毋有所隐”、“详切敷陈,毋徒泛泛”的指令,毕竟脑袋也不是南瓜,他们哪敢讲什么太真的话,到最后无非是“伏乞天恩,特赐裁择”、“冒犯圣听,不胜战栗屏营之至”、“臣昧死谨对”的话。这些话没有什么想象力,却很形象,因为我们后人仿佛看到他们回答问题时,恐惧得全身都在发抖,令人难过。

    今天的作文训练和高考作文也承袭古代八股的精神,深得代圣立言的传统。从那些充满空话套话、大话假话的作文来来分析,很长时间内,大部分高考作文似可归入公文之中,因为我们现今不少公文就是做假的典范。再说,这些作文与八股文一样,除了拿来作为一次性使用品——考试用外,可谓没有任何价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