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沉思
在茫茫的黑夜里,我吃力地独自在一条崎岖的小路上走着、走着。前面出现了一个十字路口,该走哪条路?我迷茫地站住了。啊!爸爸妈妈出现在我的眼前,我兴奋地伸出双手:“帮帮我吧!”父母只是悲伤失望地说:“连高中都考不上!养你有什么用!唉!”随即父母离我越来越远,我觉得浑身透骨的冰凉。我一下子惊醒了,这个梦道出了我的心事。我拂去脸上的泪水,捡起落在地上的被子,再也无法入睡。我想到了很多很多……
自从我上了初三,周围的事在有意无意地变化。长大了,上了初三。初三,初三!面临着中考的关键时刻。有人说中考是筛子,有人说是分水岭,还有人说中考是过滤器,总之都是一个意思,它将决定一个人的未来。其他且不说,目前它已经给我带来了许多烦恼。
在寂静的深夜,一个人在想,挫折纵然无情,却给人无尽的砥砺,失败固然残忍却使人趋于顽强。怎么想也就是怕父母由失望而痛苦,他们生我养我也融进了他们一生最大的期盼。我越想越害怕,我走进绝望的深渊,身在颤抖、心在抽搐。痛苦、凄凉、寂寞、忧伤,让我一人在深夜里悲哀彷徨。
每当烦恼时,我会自然地回忆起小时候的无忧无虑。那时候的我,好天真、好快活啊!我甚至还痴想人要是总也长不大该多好。考上高中,这重压在心中的心事,使我一次一次地做恶梦,又一次次在恶梦中被惊醒。每次醒来,我真想对父母说:“我一定尽力去做,别再逼我了。”可我不能,面对生我养我、两鬓如霜的父母,我能说什么呢?我不能使他们失望,不能伤他们的心,不能!绝对不能!
现在我正处在这筛子里、分水岭上,我将何去何从?我徘徊在这人生的十字路口,对着漫漫长夜,和着泪水一遍一遍地问自己:“我该怎么办呢?”有谁能给我指出一条出路?又有谁能解开我这重重心事?
天渐渐亮了,我走出屋子,发现一轮红日正在上升。啊,经历了黑夜的挫折,太阳不是升起来了吗?我明白了,我不能再犹豫了,应该奋起直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考上高中。
《深夜沉思》点评:
有一则笑话说演员在表演的时候“戏不够,酒来凑”。在写文章的时候,我们却遵循着另一个极相似的原则:文不够,梦来凑。没有体验、没有感情、没话可说或难以开头,怎么办?不着急,只要写一段梦中景象,然后写醒来,一切问题都可迎刃而解。比如,“想考高分”,于是在梦里实现了得高分的愉悦,可是一觉醒来,只留下遗憾;比如,“我做错了”,写梦里我做错了,爸爸妈妈没有批评我,说我是个诚实的好孩子。梦醒了,我就知道该怎么做了……写梦中景象的文章,不管是这个梦在文章的开头、中间还是结尾,其目的总是一样。这是文章程式化的一个表现。
《深夜沉思》就是这样一篇文章。在梦中,“我”被失望的父母训斥,使“我再也无法入睡”,于是有了这篇“深夜的沉思”。
我们先来看文章中为我们描述的这个梦:“在茫茫的黑夜里,我吃力地独自在一条崎岖的小路上走着、走着,前面出现了一个十字路口,该走哪条路?我迷茫地站住了”。这样的梦是真实的梦境吗?然后作者写道:“爸爸妈妈出现在我的眼前……”,接下来的写法就更老套了。一句话,作者从来就没有做过这个梦,但为了以梦衬文,故而仿拟梦的形式编造了一个梦中情景,只是为了说明“我的心事”。俗套的梦境其实是因为虚假地编造。
作者说,“自从我上了初三,周围的事在有意无意地变化。长大了,上了初三。初三……初三……”这几句所表达的意思含糊不清。什么在“有意无意地变化”?“初三,初三”想说什么意思?请注意,一篇文章中,如果有这样的句子,立刻就会让人觉得作者是在胡言乱语,不知所云。如果文章出现在考卷上,那后果不堪设想。
文章中,作者编造了一个“可怕”的梦之后,按照文章的逻辑,从梦中醒来,却陷入“绝望的深渊,身在颤抖、心在抽搐”。这里,作者的感情陡然升级,上文说是“许多烦恼”,到了这里,已经成了“绝望的深渊”和“痛苦、凄凉、寂寞、忧伤”。陡然升级的表达方式是一种很恶劣的倾向。看上去是真实的感情,其实根本就是做作和造假。比如,“下雨了,我没有带伞。一位阿姨把伞移到我的头顶,我立刻感动得流下了热泪”;再比如,“看见一个小孩在卖报纸,我立刻想哭,我觉得自己简直过着神仙般的日子”等。当一篇文章中有这样的无缘无故的感情升级,我们要警觉:提防上当!
如果这一切是真实的感受,那么,问题还在于作者终于找到了出路:太阳升起来了。以“太阳的升起来”预示“我战胜了心中的烦恼”,获得了自信和希望,是老套写法的又一种表现形式。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诉诉苦、哭几声,然后写自己“不觉得苦”、“擦干了眼泪”会获得读者的尊重,其实恰恰相反,读者想要的不是我们如何表现自己,而是我们如何说出真实的体验。与“诉诉苦、哭两声”比起来,“从小就生病”、“父母双亡”等虚伪的故事给读者造成的恶劣印象,那就更不要说了。
注意事项:
1.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同样,文章没有固定的模式。每篇文章都应该有它独特的形式和内容。
2.
不要试图为骗取读者的同情心而编造任何“悲惨”的故事。因为当露出马脚以后,读者会十分反感。
3.
读者想要的不是我们在文章中如何表现自己、美化自己,而是看我们有没有真实的生活体验以及如何说出这种体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