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学生答卷,之二
(2010-10-05 10:33:39)
标签:
反行为 |
“反行为”就是“阳奉”“阴违”;具有自发性(没人教他们启发他们这样做);它的“反”不是“反对”,而是我仍有我自己的一套思维方法;“反行为”是一种“武器”,可以为上下层之间创造某种“弹性空间”,弱者、强者相安无事,所以自古就有“水至清则无鱼”的说法。(张DM)
在我看来,“反行为”就是一种“群体对于偏离群体意志的体制、政策等不可控因素的无意识的、非直接的修正行为”;是一种“隐忍的”行为方式;是“明的不行来暗的”;以“大面上顺从”为前提(它高于其他行为,其他行为都以顺从为掩护);“好”的体制、政策也有可能遭到“反行为”。(甄Y)
“反行为”理论实质上是在社会学领域对人类心理的揭示,可以推而广之为普遍存在于人类有意识以来,有阶级对立,有上下级,统治与被统治的层级以来的全部历史之中,包罗万象;它开辟了新的思路——关注人的行为、人的心理;可以指导政治学、指导法学、指导商学。(石PH)
我认为,“反行为”在人事管理中也有很多应用之处,我从中得到很多启发。(石LP)
前一篇:2009年学生答卷,之一
后一篇:2009年学生答卷,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