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问题讨论:偶然性和必然性

(2007-07-06 18:42:27)
标签:

偶然

必然

                               
                             偶然与必然

   

    为写《乾隆通纪》,我正在读乾隆二十年代的史料,可巧遇到几个很有意思的具体事儿,打算把它上升到“偶然”和“必然”的问题上来,跟大家讨论讨论。这就是,可不可以说,历史上只有“必然性”,并没有“偶然性”呢?比如我们从事后来看(历史学者免不了这种逆向的事后观察),事情好像都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那些偶然就成了“小插曲”,这样说对不对?但是顺着时间先后的顺序来看(它也属于事后观察),好像偶然性就很大了。事情不是有着多种的可能性吗?它们难道是必然的,而非由偶然组成?而且跟“概率”有关?还是我们只能观察到事务的一部分表面原因,或“盲人摸象”,而不能看到“天意”,和历史的“真相”呢?

    一件事,跟“西师”有关,高宗皇帝有一次说,感谢老天,让我把准部给“灭”了。[1] 确实,那中间是有些意想不到的地方,比如阿睦尔撒纳的“叛乱”;也有过失误,比如,没有把“阿逆”驾驭好(这是我的看法),所以他跑了,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其间,哪一个算是偶然的呢?

    另一件,是跟一口通商有关。据说,皇上已经决定开发宁波口岸了,一个偶然的事件,竟使他改变了主意,“筑下了大错”。否则,就不用等到一百年以后的“五口通商”,就已经打开贸易的大门了。丢掉了这样那样的历史机会,多可惜呀!

    很想知道各位的看法如何?

 

    或者可以说吧,讲主观能动性、讲几种可能的存在,讲概率,讲事务的非必然性,是一种“当事人”的立场,是生活在活的历史中“实干家”的讲法,而不是“事后诸葛亮”一类历史家的说法?



[1] 乾隆二十一年十一月上谕:至阿逆之负恩逃窜。则又伊之自外生成。非可逆料,不得归咎于从前办理之非也。然朕办理始意。亦惟欲按其四部、分封四汗。众建而分其势。俾之各自为守。以奉中国号令。聊示羁縻而已。乃伊等蠢愚无知。不能承受太平之福。以致自干剿戮。实非朕之本怀。岂此中实有天意。故非人力所能与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